第114章 古韵新声:《鹄奔亭下的冤魂》

数日后,鲍宣终于抵达了京师。这座繁华的都城,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可鲍宣却还沉浸在之前书生之事的悲伤情绪之中,一时有些恍然。就在他行走在街道上时,忽然,一匹骏马不知从何处奔来,径直跟在了他的身后。这匹马毛色光亮,身姿矫健,一看就是不凡之驹,可奇怪的是,旁人想要靠近它,那马便扬蹄嘶鸣,显得极为抗拒,唯有鲍宣走到它身边时,它竟温顺得如同一只小羊,还用脑袋蹭蹭鲍宣,仿佛与鲍宣是旧相识一般。

鲍宣对这马的出现也是十分诧异,但心中又隐隐觉得或许和之前那书生有着某种关联。只是当下他还有诸多事务要处理,便暂且将疑惑放在了心底,带着马一同前行。

然而,京师之地,道路繁多,鲍宣人生地不熟,走着走着竟迷了路。天色渐晚,他无奈之下,看到前方有一处高门大院,像是某位达官贵人的府邸,便上前去请求借宿一晚。待门房通传之后,鲍宣才知晓,这竟是一位关内侯的家宅。侯家之人见鲍宣仪表堂堂,又言辞恳切,便应允了他留宿的请求。

可当侯家的人看到跟在鲍宣身后的那匹马时,顿时脸色大变,纷纷指责鲍宣,说这匹马乃是他们府上之前丢失的骏马,认定鲍宣是偷马之人。鲍宣赶忙解释,可众人哪里肯听,一时间,场面陷入了僵局。

关内侯听闻家中来了这样的变故,也赶忙前来查看。他久闻上党有位名叫鲍宣的高士,见鲍宣气度不凡,心中想着莫要冤枉了好人,便说道:“我听闻你是上党的鲍宣,想必是有话要说,你且讲讲这马是怎么回事吧。”

鲍宣见关内侯愿意听他解释,便将之前在路上遇到书生,书生突发心痛离世,自己为其殡殓,而后这马便一直跟着自己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关内侯听着鲍宣的讲述,起初还只是带着几分疑惑地听着,可当听到那书生带着一卷素书和银饼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满是震惊与悲痛。

关内侯赶忙命人去打开那书生的棺木查看,待家人回来禀报,说棺木之中银饼、素书摆放正如鲍宣所言时,关内侯再也控制不住,老泪纵横。原来,那书生正是关内侯的儿子啊,此前儿子外出游学未归,侯府上下一直派人四处寻找,不想却遭此变故。

关内侯一家对鲍宣感激涕零,他们深知鲍宣品德高尚,如此义举实在难得。为了报答鲍宣,也为了让鲍宣这样的贤才能够被更多人知晓,关内侯全家商议之后,决定前往朝廷举荐鲍宣。他们向皇帝以及诸位大臣讲述了宣的事迹,朝堂之上众人听闻,皆对鲍宣的品行大为赞赏。

就这样,鲍宣的名声在京师乃至整个汉朝境内迅速传开,他声名显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这位上党鲍子都的善举与贤德,不少文人墨客还将他的故事写进诗词文章之中,广为传颂。

而鲍宣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品德,在仕途上也是一路顺遂,为百姓做了诸多好事。他的家风更是代代传承,他的鲍昱鲍永和鲍昱,也都深受家族品德的熏陶,努力学习,心怀天下。后来,鲍永和鲍昱二人皆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担任了司隶这一重要的职位。

每当他们二人骑着骢马走在京师的街道上时,那英姿飒爽的模样总是引得众人侧目。百姓们看到鲍家之人如此贤能,又想起鲍宣的故事,便编了歌谣传唱开来:“鲍氏骢,三入司隶再入公。马虽疲,行步工。”这歌谣在京师的大街小巷回荡,仿佛是在诉说着鲍家的荣耀,更是在赞扬着鲍家代代相传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

鲍家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道闪耀不灭的光辉,激励着后世之人,要心怀善良,秉持正义,用自己的德行去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自己存身世的好事、善事,为这世间留下一抹温暖且明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