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之节十八:东和商行

随着两地商人集团间的矛盾越积越深,为了防止升级为冲突,邱瑞曾多次代表东和商行与吴健章等人进行交涉。就连陈济生也经常出面,在两个集团之间进行调解。

好在吴健章也算识大体,更觉得无力撼动陈家的势力。双方在彼此间做了一些协调后,暂时也还能相安无事。

第二个问题是,随着东和商行的生意越做越大,陈济生明显感到能从事涉外业务的人手越来越不够用了。

以至于邱瑞、林家康、吴明达和陈胜等人的事务越来越多,整日忙碌不停,很多事都快顾及不过来了。如此下去,商务发展终会遇到瓶颈。

随着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看在眼中的陈济怀觉得他曾经盘算过的一些事情,时机已经出现。

在兄弟间商议之后,由陈济生向陈堂提出了个想法:要在上海创立学堂,专门培养与西洋交流的人员。

陈堂起初并不很赞成,认为这样做有悖常规,恐遭朝内弹劾。

可饱受缺人之苦的陈济生怎会放弃,在他的不断诉苦和劝说下,陈堂才勉强同意以东和商行的名义设立私学,培养涉洋商务人员。

就这样,道光二十七年夏末,由东和商行出资兴办的“西洋通译学堂”,在上海县郊成立了,几个月后又更名为“上海同文学校”。

学校起初聘请了一些来自英、法、美等国的传教士、通译甚至外交人员客串教师,讲授西洋的语言、律法、风俗、商务等课程。

随后,很快又在各国驻沪领事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教师队伍。教授的语言种类,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

学校的学员,最初都是商人子弟和一些贫苦人家的孩子,学成毕业后便可入东和商行做工。 深夜书屋

随着影响越来越大,其他商行甚至洋行都纷纷来学校要人。

世人见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能有好的前程,各个阶层均让自家的孩子前来报名考学,因此每到招生时场面都很是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