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前面的战斗中,对国防军的推进速度和作战模式已经有过深刻的体会,算是具备了丰富撤退经验的日军,在行动上十分的高效。
他们还在退却中采取了所谓“坚壁清野”的策略,一路烧杀抢掠,给沿途的朝鲜百姓带来了深痛的灾难,也激起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反抗侵略者的“义军”之中。
就在一线的日军主力快速后撤的同时,那些原本准备与其进行轮换的部队也在尽力的向前方赶来。
南北两边的日军相向而行,预定在半岛中部地区全面会合,并计划在那里设立防线,对国防军展开新一轮的正面抵抗。
国防军这边,因为在前面取得了连续的胜利,部队士气很是高昂,又见日军居然未战便逃,不禁让许多官兵对敌人心生轻视。
在他们看来,这日军的气运似乎已尽,我军只需要如行军一般的向前推进,便能一口气将敌人赶过朝鲜海峡,很快就可以轻松的结束这场战争,得胜返乡。
行军打仗其实很忌讳骄傲轻敌,可是过于顺风的作战经历又很容易让部队滋生出这样的心理,所以国防军的高层才要求各部宁可拖慢进军的速度,也要以确保阵线稳固作为必要的前提。
只是在具体的执行当中,各支部队虽然在南进的初期都能严格的遵循这一准则,但随着战线越拉越长,推进中彼此之间的位置也越来越难以保持。
冬季攻势的第二阶段始于12月中旬,经过十余天的发展,至临近年底时,国防军四个集团军已经从出发时的顺川至永兴一线,向南推进到了直线100至130多公里外的地域。
在这其间,国防军仅遭遇敌人小股部队迟滞性的拦阻和袭扰,但日军的这些抵抗以及朝鲜半岛复杂的地形,还是给国防军带来了一个不利的后果,就是让南进中各部的阵线变得参差不齐。
在整体上各部失去了原有的阶梯型互相掩护的阵位,呈现出分散式的平行推进的态势,个别单位甚至还出现了过于冒进而导致孤立突出的情况。
国防军的东路部队,由于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山区地形,进展的速度较慢,仅前进了约百余公里。
其中第三集团军进至金化以北约40公里处,沿着半岛东海岸推进的第四集团军南集群则攻占了高城港。
这两个集团因为受到太白山脉的阻隔,彼此之间相对孤立,但各部之间的战位保持得尚好,总体处于稳步推进的状态,让总部对其安全很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