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古九州之青州

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 “二王”,成为后世学书者的崇尚,对后世及国内外书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西晋太安二年(303 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幼年时期。西晋末 “永嘉之变”(307 年 —313 年),琅琊诸王南迁,王羲之家族舍宅为寺。

该寺历经多朝变迁,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 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

1989年琅琊市政府对王羲之故居进行修缮,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完成拓建。

故居内保存有众多与王羲之相关的历史古迹,如洗砚池、普照寺、集柳碑、晒书台、王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五贤祠、琅琊书院等。

在王羲之故居公园内还发现了西晋的墓群,对于研究西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夏先衍在这里能够感受到灵源之地气息的宏大,他看了看地图颇有些惋惜,距离沂河有段距离,不然凭借如此强大的灵源之地,是能够影响到沂河,到时候借助沂河的水脉,将灵气与造化之气更好的传递到整座城市。

现在琅琊城的情况就是仅仅有东夷文化博物馆与琅琊博物馆所孕育而生的灵源,扩张成为灵源之地能够连接到沂河,其他灵源之地也只能向内发展,而无法扩张。

东夷文化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等方式,展示了东夷文化从史前时代到秦之前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太昊、少昊、蚩尤、颛顼、帝喾、皋陶等东夷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生产生活展示,再现了东夷先民耕种稻、粟、黍等的农耕场景,猪、狗、羊等家畜饲养场景,以及渔猎场景等,展示了东夷先民高超的制陶工艺、先进的房屋和城市建筑工艺以及最早的酿酒技术等。

东夷部族不仅有对凤鸟图腾崇拜,对太阳神的崇拜由来已久,而琅琊地区被认为是华夏太阳崇拜的起源地之一。

据《大荒经》等古代文献记载,这里有与太阳观测和神话传说相关的 “羲和之国” 等记载,体现了东夷太阳崇拜文化在琅琊的深厚底蕴。

琅琊之地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之一。在远古时期,东夷族就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

这座灵源之地承载了东夷文化脉络,是东夷文化传承与延续。

距离王羲之故居灵源之地不远处,有着一座非常重要的博物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夏先衍来调查琅琊的灵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博物馆主展馆设有 “雀鸣天下”、“武经冠冕”、“兵学遗珍”、“汗青墨书”、“制胜之道”、“鉴物知史” 等 7 个展厅,突出汉墓、竹简、兵法三大主题。

在所有孕育灵源的历史遗址中,文字是第一位的。

1964 年银雀山和金雀山的地下汉代墓群被发现,1972 年 4 月在银雀山基建施工时偶然发现了 1 号、2 号汉墓,墓葬中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大批珍贵竹简兵书。

两座汉墓共出土竹简 7500 余枚,其中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孙膑兵法》十六篇和佚文五篇,以及《六韬》《尉缭子》《管子》《守法守令第十三篇》等先秦古籍。

文物陈列厅展出一、二号汉墓出土的文物及 1970 年以来在金雀山和银雀山百余座汉墓出土的部分文物精品,包括陶器、漆器、帛画和汉画像石等,还陈列着仿制的古代兵器矛、戈、戟、弩、铜剑、铜镞等,以及战船、望楼车、抛石机、云梯、陶釜、铜鼎等。

琅琊文脉,源起东夷,滥觞上古,萃山海之灵秀,蕴日鸟之崇光。历商周之递嬗,兴齐鲁之礼邦。

沂水迢迢,贯琅琊之邑中。源出岱宗之脉,径流汤汤,逶迤而至城郭。

夏先衍站在沂水之畔,看着河水奔涌而下,沂水两岸广袤丰沃的土地,留下人类最早的足迹,沂水孕育的东夷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

他突然想起了在江城盘龙古城灵源之地与府澴河的事情来,他现在又有了想要将其打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