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新国家新生活(6)

“你们这么快就要走?不多歇息几日?”沈离滟在城门送行,眼里满是不舍。

“按照原来的计划,已经晚了两日。”

岑遥一手提着无音的妆奁盒,一手拉着她,回答。

“每到一个目的地,记得给我们捎消息。”

岑青竹和岑白月两人来送行,岑青竹叮嘱。

“好。”岑遥回应。

“那我们先走了。”岑遥为无音打开车门,两人上车。

“再见,沈姐姐,大哥二哥,陆哥哥……”

两人向他们依次告别。

“再见。”沈离滟挥手,“记得捎消息!”

陆战:“路上小心。”

岑青竹没说话,只是平视前方。

而岑白月一脸恋恋不舍,望着他们的车,直到车影远去。

离别的意义,大概就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

两年后。

新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招揽各行各业的人才,国外留学的学子排除万难,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国家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惠儿在此之列,她特意要求将自己调到江城。

同时,江城也在不断发展。

从家家泥土房到盖上了砖瓦房,从分配粮食到多劳多得……

通达的路有了……

国家的科技跨越一个台阶。

江城成为发展最快的城市,两年来,人民的生活面貌全面改变。

开放的思想传播迅速,自由的观念如春风生长。

这两年,也是岑家重新出现在商界的转折。

岑青竹从小公司做起,在他的高瞻远瞩之下,公司盈利一直攀升,最终成为江城最有潜力的公司总裁。

没落的岑家,重新出现在江城富豪榜之上。

岑白月是新时代报刊有名的编辑,挖掘了好多从民间而来的作家和作品。

歌颂国家,歌颂新时代的同时,也关注苦难,关注最伤痛的一面。

文字,是有力量的。

这种力量,根植于人们的心中,逐步变成思想的一部分,成为时代的烙印。

是记录,也是激励。

记录苦难,不等于歌颂苦难,而是不忘记苦难。

不忘记苦难,是为了激励,是为了让更多的仁人志士加入。

也是信心,变得越来越好的信心。

陆宛学有所成,提前完成学业,现在一所高校任国学助教。

陆战守卫江城,带领士兵开垦土地,去最贫困的县城,慰问人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