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军情如火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304 字 7天前

大明门,这座始建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依南京故宫的洪武门而建,在建成之后,一直享有“国门”的地位。

大明门的前方则是俗称为棋盘街的街道,

棋盘街,北至大明门、南至正阳门、东至文德坊、西至武功坊。

由于皇城占据北京内城中心区域,不准百姓穿行。

所以百姓在内城东西出行的主要干道便是棋盘街,正因如此,东西两面几乎全是商铺,人流比起崇文门甚至还要多上近一倍。

就是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来形容也是丝毫不为过。

大明门的门联,仍是百年之前,高中三元及第的解缙所提。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大明门有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

下马碑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过了大明门后就是皇家的御道。

大明门后用红墙围起,沿中心御道两侧建有连檐通脊的长廊,名为千步廊。

千步廊之外环筑高达六米多的朱红色宫墙,墙外两侧集中了当时的中央衙门。

初建之时,千步廊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一十间间。

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有三十四间,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皆连檐通脊。

东宫墙外边是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宗人府、钦天监等官署。

西宫墙外则是五军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职衙门。

兵部官署的正在千步廊的西侧。

明朝兵部先是设有司马、职方、驾部、库部四清吏司,后改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

每司各有郎中、主事,各职司都是文官。

明初的时候曾设五军都督府负责全国卫所的管理,出兵的时候则是由兵部临时任命统帅,授予将印,出征归来交印。

但是土木堡之后,勋贵集团实力被削弱到了极点,明中以后,卫所糜烂更是不可收拾。

逐渐的形成了文尊武卑的局面,五军都督府职权益衰微。

再到后来,五军都督府根本没有实权,府下的官职甚至后面成了武官的署职。

军政权力尽归于兵部,到如今,兵部已经是凌驾于五军都督府之上,成为国家军事的最高管理机构。

刚过午后,兵部大门和大堂之间,仍是一片沉闷。

如今边氛暂敛,建奴已经出关,皇帝也已经是撤销了勤王的诏书。

各地的勤王兵马大部分都在返程的路上,按理来说应当是没有那么的事务需要处理,可以放松一二。

但是兵部的署衙之内,一众穿着武官或是文官服饰的官员,却仍然是是神色匆匆,脚步急促。

似乎还有着什么在不断的催促着他们前行一般。

相对于大堂的忙碌,内中的兵部二堂显得极为安静。

杨嗣昌身穿着正红色蟒衣,头戴着乌纱帽,此时正端坐于二堂之中,神色阴沉的审视着手中的公文。

身穿着绯袍的陈新甲同样神色阴郁,坐在下首的位置,此时正低眉垂目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去年七月的时候,张献忠、罗汝才就已经是就抚了。”

“马上今年就要到四月了,九个月的时间,他熊文灿连张献忠这些人营下有多少的兵马,有多少的兵家,有多少的粮草都不知道。”

杨嗣昌心烦意乱,他实在是难以压制心中的怒火,直接便将手中的公文一把捏起,冷声骂道。

“强弱虚实不知道就算了,竟然连营寨的位置都不清楚。”

杨嗣昌只感觉太阳穴胀痛的厉害,他的心中现在后悔万千,但是这世上却又并无后悔药可卖。

两百八十万两的剿饷,都因为熊文灿这个蠢货付诸于东流!

“熊文灿,你真是招的一手好抚啊!”

杨嗣昌说话之时双目眯起,眼眸之中闪过一道寒芒。

他一手将熊文灿提拔起来,成为六省的总理,在皇上面前举荐。

但是熊文灿丝毫不领他的举荐之情,反而一直刚愎自用,将他的话全都置于耳旁风,一意孤行的招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