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去京城

双方客套了一番,而陈恺歌干起了端茶倒水的活,态度十分殷勤。

没办法。

他老子要买的那部小说,就是为他买的。

78年,陈恺歌跟田壮壮、张一谋等人,一起考上了北电。

今年毕业后,他跟田壮壮都分到了北影厂。

按照现在的情况,一般的青年导演,不熬个十年八年,很难摸上导筒。

但,陈恺歌不是一般人。

他跟田壮壮一样,都是二班人。

小主,

他爹是北影厂导演,他进厂,也算是子承父业。

陈江河写的那本《八里》,写得是真好。

对于成年人而言,八里,不远,也不近,但对于一个孩子而言,那却是一条极为漫长的路。

然而,《八里》的主人公却每天来回。

在小陈老师的笔下,那种旺盛的求知欲,那种生命力,简直是跃然纸上。

写得真好。

真动人。

要不怎么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呢,小陈老师写得那本书,不是乱编的,而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这一点,在文章的开头就写了。

陈怀开看到那本短篇小说,立马就决定改编。

那什么《黄土地》,根本没这个好。

然后。

就有了今天的会面。

李杰对作品改编倒不排斥,经过沟通,他也知道这本书是给陈怀开的儿子买的。

也就是陈大诗人。

其实,《八里》能够搬上荧幕,李杰还挺支持的,相比于文字,影视化的传播渠道更广。

也更快。

让更多人看到求学的艰辛,多少能改变一点。

大环境,他无力改变。

主要是不让。

小的方面,能改变一点是一点。

农村教育,真的太难了。

李杰的疑虑只有一点,陈恺歌这个生瓜蛋子,能不能拍好《八里》?

聊了一会,他又放心了。

有陈怀开在背后监制,总归不会糟蹋。

《霸王别姬》的监制也是他,实力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