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麻烦成堆的单车刺史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391 字 6天前

郭子仪面色平静的点点头道:“方使君,甘州南面祁连山脉,有一条只有牧民们不得已时才会走的山路,连牲畜的都不能行。”

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草草画了一副简图。

“正常情况看,这条路人迹罕至,几乎不可能有人去走。若是大部队行军,则需要依靠人力去驮运辎重,偶遇大风大雪,估计死者不可计数!

因此朝廷并不把这条路当回事。”

郭子仪说话很谨慎,因为一切都是他的猜测,没有任何迹象的时候,瞎说话扰乱军心是要承担责任的!

“郭守捉是说,吐蕃人,可能走这条不寻常的路,不骑马来奔袭甘州城?”

小主,

方重勇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跟郭子仪想得不一样,这条路方重勇不仅知道,而且在他前世还相当出名!

有部队过一趟就因为天气恶劣死了四分之一的人!具体是什么事迹他反倒是不太记得了,只觉得当时异常震撼。

想明白这个道理不难。

严寒大风缺水,又没有补给。在不依靠牲畜的情况下翻越祁连山,不可能是什么美好的体验。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很贴切。

翻越山脉的时候,因为大风大雪很容易造成失温、迷路,然后部队大量减员却得不到及时救治!以这条路作为行军路线,本身就是在玩命!

“方使君所言不差啊,吐蕃权贵们不把他们的士卒当人。就算死一半的士卒,只要能立下军功,那都不是什么大事。”

郭子仪叹息说道,他对吐蕃人打仗的疯狂,有着很直观的体验。

在一个到了三十多岁,就会普遍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农奴制国家里,痛痛快快死在战场上,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就算在高原苟活不用上战场,也会死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辛勤劳作。

“所以,郭守捉有什么打算呢?”

方重勇不动声色问道。

郭子仪此刻前来密谈,显然不会只是拉家常,而是有求于人。大家现在都是混官场的,且官职没有可比性。

不存在谁隶属于谁,谁又要跪舔于谁。

“建康军虽然是甘州的建制,但它的设立,主要是防止吐蕃人攻克瓜州后从西域进攻河西走廊,随时支援玉门关的守军。

并不是为了防守甘州南面准备的。事实上,那条路,或许在郭某有生之年,也不会见到那一支军队犯傻去走。”

郭子仪苦笑说道。

事情麻烦就麻烦在这里。

朝廷军镇的设立,都是应对的常规情况。与常规情况相对的,便是特殊情况了。

吐蕃派兵翻越祁连山奇袭甘州,便是那种概率极小,风险极大的活计。

没有证据,郭子仪怎么跟上级反映这个情况?

总不能说一报告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担心”这样的字眼吧?

而这条路的出口,离甘州的州府张掖城很近,甚至比建康军的驻地离张掖城的距离还要近!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便是张掖守军的五百精锐,外加六千团结兵来御敌了。

表面上看,似乎风险不大,因为赤水军从凉州支援甘州,似乎也没多远!

然而,吐蕃人既然派兵偷袭,定然有全盘的计划,那时候河西军的主力,只怕已经跟吐蕃人的主力对峙于青海湖,准备决战了!

到时候,甘州腹地被袭,山丹马场被劫……这一系列后方失火的事件,会极大影响前线唐军的后勤补给。

这场战争鹿死谁手,可就难说得很了!

王忠嗣命郭子仪在甘州张掖附近练兵,未尝没有防备吐蕃人偷袭的意思。只是他没办法分出更多的资源来,一切都要靠郭子仪自己努力了。这未尝不是王忠嗣给郭子仪立功的机会,以酬谢这位“老乡”。

河西诸军,以赤水军为首。在河西节度使不管事的时候,赤水军使的军令,可以代替河西节度使的军令。王忠嗣的用心良苦,方重勇此刻也是感同身受了。

“这条路确实有些风险,只是……我能帮你什么忙呢?”

方重勇叹息问道。

“只需要方使君严格执行秋防令即可。此举势必会得罪甘州本地官员与百姓,最后也可能劳而无功,被人笑话胆小如鼠……唉!”

郭子仪一脸无奈,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大唐已经很久没有下秋防令了。河西本地,其实对此比较抵触,觉得这是多此一举,让本该换防的屯兵无法换防,没有怨气才是怪事。

不仅如此,还要坚壁清野,组织团结兵军训,增加人员巡逻,增加府库开支。没错,团结兵和滞留不能回家的边军,一样要给军饷的!这些都是从河西本地府库里面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