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被遗弃的苏采薇

重燃2003 长卿还成都 1207 字 1个月前

其实卿云一直认为,课辅资料肯定需要,但是每科有那么一两本就足够了,关键是在吃透,否则课辅资料再多也没用。

农村与城市的孩子拉开差距的的其实正是那些闲书。

唐诗宋词,每一首不长,也不会像一般让人忘记时间,于是一套《唐诗宋词全集》便是卿云打发休息时间的最佳选择。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是苏东坡在新婚之时为爱妻王弗所写的‘集句’,新婚夜之时,看见妻子的美貌,以及新婚夜的快乐,让一直被父亲严加管教的苏轼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而后东抄一句,西搬一句,硬生生地拼出了这首妙文,来赞扬爱妻的美貌和爱情的甜蜜,也表明了苏轼对唐代诗词的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娴熟功夫,这是苏轼填词的最早试笔。

但可能谁也不知道,这是卿云的‘启蒙’书。

少年到了懵懂的岁月,对某些事情本能的会产生兴趣,何况大山里的少年,见过的野趣多了,自然比城市里的孩子在某方面开悟的还早。

所以,那时的卿云,脑海里,这首词的下半阙‘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这句格外的引起他关于‘这到底是怎样的欢娱?’的畅想。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见到苏采薇后,上半阙中,那‘寒玉’、‘清歌’、‘冶叶’、‘净如’,苏轼对王弗美貌、歌声的描写,如同语文老师李晓波所说的‘中式教育’一般,在他脑海里完成了闭环。

寒玉,无需多言,江南水乡女子肌肤的细腻是人尽皆知的。

‘清歌’,原句出自于唐朝诗人郑谷的《席上贻歌者》,用来形容宴会上歌姬唱歌的声音好听,苏轼利用这句表达的则是妻子王弗歌喉动听,直白地夸赞妻子。

以前的卿云一直很好奇,因为事发于洞房花烛夜,苏轼的这个‘清歌’,到底带不带点颜色?

洞房花烛夜,不干正事先唱歌?

卿云此前一直觉得这是在搞笑。

他不认为那年年少的苏轼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做什么。

直到这辈子和秦缦缦在一起后,他才明白过来,洞房,确实需要情调。

秦缦缦自己作了一个完美初夜的同时,也让他享受了一个完美初夜。

所以,卿云更加相信,这个‘清歌’老不正经了。

但是,见到苏采薇之时,他才明白了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