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了宁静的海滩上。此时,考古队的营地内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不一会儿,只见一位身着干练服装、步伐矫健的中年女子朝着唐曾所在的方向走来。这位女子便是考古队的领队——叶青。她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但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增添了一份成熟与稳重。
叶青很快就来到了唐曾面前,微笑着向他伸出手并说道:“你好啊!唐曾先生。昨晚实在太过匆忙,都没来得及跟您做个正式的自我介绍呢。我叫叶青,是此次北海岛考古队的领队。很高兴能在这里遇见你这样优秀的考古学后辈。”
唐曾也赶忙伸手回应,并礼貌地说道:“您好,叶领队!能参与这次考古工作也是我的荣幸。”
叶青点了点头,随即切入正题问道:“我听闻这座神秘的海底遗址是您去潜水时偶然发现的,对吧?那么它具体位于什么地方呢?准确的位置在哪儿?还有,海底当时的状况又是如何的呀?”
面对叶青一连串的问题,唐曾稍作思考后回答道:“嗯……那个遗址的位置大概就在距离咱们这儿的月亮湾四五海里远的一片区域里。它隐藏在一处茂密的海底海藻林中,如果不是刻意寻找还真不容易发现。至于海底的情况嘛,我觉得那里还算比较平坦,不过就是周边的海洋生物非常丰富多样,各种鱼儿和珊瑚礁让人眼花缭乱。”
听完唐曾的描述,叶青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她接着说道:“很好!那等会儿咱们先开个简单的会议,届时请你详细地给大家讲述一下当时发现这处遗址的整个经过。然后呢,还得麻烦你带领我们的队员一同再次下海去实地勘察一番。哦对了,我这边已经提前派人去跟海警部门取得联系了,他们会安排人员把那片海域暂时封锁起来,以确保咱们的考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唐曾道:“还是叶领队考虑周全呀!那什么时候开会您随时叫我。”随后便先回房间整理东西了。
唐曾没等多久就被通知开会,会上唐曾仔细的介绍了海底遗迹的情况,会议开完之后一行人便去到了月亮湾的港口,登上了船,海面上已经出现了好几艘海警船在巡逻,防止有谁得到消息也来盗挖。
唐曾带领考古队的潜水人员再次潜入了海底,而且这次携带了海底高清摄影设备,将海底的实时画面同步给船上的人看。唐曾再次来到了他挖的那个坑那里,此时海沙再次覆盖了他好不容易挖开的遗址一角,唐曾下手将海沙再次挖走,很快遗迹再次露出了它的一角。
在确认过位置没问题之后,唐曾他们便浮了上去,然后考古队再次开会研究起发掘方案,很快就拟定好了一份发掘方案——《海藻林海底遗址发掘方案》,发给了考古队的每一个人,唐曾也拿到了一份,唐曾看了一下,发现主要写了四个方面。
一、区域划分与标记
根据前期探测和测绘结果,将遗址划分为多个发掘区域,使用耐海水腐蚀的标记物(如特制金属杆或浮标)在海面上精确标记各区域边界,以便潜水员在水下能迅速定位并开展工作。
二、分层发掘
从遗址表面开始,以 0.2 - 0.5 米为一层进行逐层发掘。每层发掘过程中,先使用软质的、不会对文物造成损伤的工具(如硅胶铲或尼龙刷)小心清理海藻、淤泥等覆盖物,将清理出的物质通过专门的抽吸装置收集到水面船上,经过筛选和分析,保留可能包含考古信息的微小遗物。
三、文物提取
对于暴露的文物,依据其材质、大小和脆弱程度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小型且坚固的文物,如陶瓷碎片、金属小件等,可由潜水员使用密封的塑料采样袋直接收集;大型或脆弱文物,如木质结构、大型陶器等,则需先制作定制的支撑和保护框架,再将文物与框架整体提取,避免在提取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损坏。
四、特殊遗迹处理
若遇到如建筑基础、沉船残骸等特殊遗迹,先对其进行全面的三维测绘和记录,包括使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精确的形态数据,然后根据遗迹的结构和稳定性,采用分割提取或整体套取的方法。对于结构复杂且脆弱的遗迹,可能需要搭建水下作业平台,以便考古人员能够精细操作并确保遗迹的完整性。
然而,当唐曾仔细审视完眼前的一切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疑虑:难道之前所做的那些准备工作都只是徒劳?在他看来,这座所谓的遗址大概率也就是一座神奇的石台只作祭祀之用而已,不太可能藏匿着珍贵的文物。当然,他很清楚自己做出的这些判断仅仅是基于个人的推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撑。
没过多久,早已制定好详细计划的考古队迅速展开了行动。就在这时,林云也风风火火地赶到了现场。他一眼瞥见录像中出现的海底遗迹露出来的花纹,心头猛地一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仿佛曾经在某个地方与之邂逅过。林云眉头微皱,努力在脑海中搜寻着相关的记忆片段。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突然灵光一闪——想起来了!这些花纹与他此前在新川地区发掘出的某座石台上的图案简直如出一辙。尽管如此,谨慎的林云还是不敢轻易下结论,毕竟相似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林云快步走到唐曾身边,压低声音问道:“唐曾,你有没有觉得这海底遗址上的花纹有些眼熟啊?”唐曾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回应道:“我也这么认为,而且我越看越觉得这里的花纹跟咱们在新川发现的那个石台上的一模一样呢!”得到唐曾肯定的答复后,林云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他深知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如果真能证实两者之间存在关联,那么对于整个考古研究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事不宜迟,我得赶紧去跟领队汇报一下情况。”话音未落,林云便如同离弦之箭般朝着领队所在的方向飞奔而去,只留下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在空气中回荡。
在听取了林云详尽而细致的汇报之后,考古队对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遗迹予以高度关注,并迅速提升了重视程度。经过一番深入研讨与权衡利弊,他们最终敲定采用一种名为“围堰发掘法”抑或是“沉箱发掘法”的先进海底发掘手段。
此方法的核心原理在于:于海底遗址正上方精心安装一座规模宏大的罩子,它既可以是坚固的沉箱,亦可为密闭性极佳的围堰。待罩子安置妥当且确保完全密封之后,通过专业设备抽离其中的海水。紧接着,向这个已然清空海水的空间内注入清新的空气,如此一来,便能营造出一个仿若陆地般的发掘环境。
这种独特的方式使得考古工作人员得以身处相对干爽宜人的氛围之中开展作业,从而能够自如地运用一系列常见于陆地考古领域的工具以及精湛技艺。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环境对于文物的妥善保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针对那些一旦接触水分就极易受损的珍贵文物而言,更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此种方法存在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其实施成本颇为高昂;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纷繁复杂。不仅如此,该方法对广袤无垠的海洋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必须进行审慎的评估并加以严格的把控。
可是,如果此处当真隐藏着传说中的那种神秘祭坛,那么在此地构建一座专门用于保护这处遗迹的博物馆无疑将成为势在必行之举。有鉴于此,即便当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去搭建起这样一道防护围挡,从长远角度来看也算不得浪费。主意已定,考古队员们旋即投入到紧张忙碌却又热火朝天的发掘工作当中。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每个人都怀揣着满心期待,盼望着能早日揭开这座古老遗迹背后所潜藏的重重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