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五百万美金

外科教父 海与夏 1608 字 1个月前

两人低头聊着,夏院长时不时还在自己笔记本上记录,跟韩主任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全记着,办成一件事,打个钩,不开空头支票。”

聊着聊着,手术开台了。

有好几家医院,机器人手术数量位于全国前列,这些医院的参赛选手一直愤愤不平,他们觉得机器人手术被排在最后,让他们的特长无处发挥,要是把机器人手术排在前面,他们一定可以淘汰很多人,甚至可以淘汰杨平。

其中郑华华也有这种想法,他觉得自己被淘汰,整个过程太粗糙,没有比出水平,他现在也等杨平手术开台。

第一个病人,男性,45岁,严重寰枢椎先天畸形合并颅底凹陷。

这个病人也是辗转多家医院,别人都不敢做手术。

杨平通过CT扫描图像,寻找螺钉通道,发现右侧完全无路可走,根本没有地方置钉。

唯有左侧有一条通道,紧挨椎动脉和脊髓,这条通道仅剩4毫米宽的钉道。

按照常理,这例手术的精度需求,完全超越了人的能力。

难怪人家不愿意接受,这种唯一的置钉通道,一旦失误,非死即残。

如果杨平用传统方法来做,也可以做到,只是有机器人这样先进的工具,会更加轻松,而且比赛期间开机费免费,不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为什么不用更好的工具。

机器人的位置摆好,宋子墨消毒铺单,在巡回护士协助下,给机械臂套上无菌保护膜,然后术区装上天线——示踪器,与机器人的示踪器配对,杨平刷手上台,手术开台。

C型臂对病人进行三维影像扫描,图像被同步传输至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平在导航系统屏幕上设计好钉道,一条指示线标出通道的中心,然后入点、方向和长度被计算出来。

机械臂将手术工具精确定位到手术位置,套筒指向目的钉道的进钉点。

沿着套筒,导针被钻入,插入患者的椎骨内,确认位置无误后,再把一枚直径4毫米的空心螺钉套进导针,沿着导针旋入、螺钉到位,拔出导针。

随后,杨平对患者进行再次扫描,确认螺钉位置与规划的一致。

直径4毫米的螺钉置入唯一的4毫米钉道,没有任何误差。

整个手术干净利索,犹如导弹进行精确轰炸,瞄准、发射、导航,击中---一气呵成,毫厘不差,不到十分钟完成。

手术机器人虽然有诸多缺点,但是杨平觉得,机器人手术是未来趋势。

以后会有一天,切除颅内所有肿瘤,无需开颅,只需钻一个小孔,或者从鼻腔进入颅内,将几条细小的机械臂伸进去,将肿瘤完整切除,然后用袋子装好,进行隔离粉碎,最后在袋子里被粉碎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