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自由发挥的讨论结束,再由李泽会教授讲一些有关小儿先心病最新治疗进展。
作为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教授,世界心脏外科的新星,李泽会的课自然干货不少,讲的全是前沿技术,都是教材上根本看不到的东西。
一个科室的病例讨论,又是院士,又是国际顶级专家,还是坐飞机专程赶来参与病例讨论,这种会议无疑会给学生增长见识,提升自信。
三博医院胸外科何向军主任一直没怎么说话,大概是工作时间越长,越缺乏激情和好奇心,对这些年轻研究生讨论的东西,他没有兴趣。
杨平即将担任婴儿病例的主刀,所以王院士希望杨平可以对刚刚的讨论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作为科主任,这是应该的,杨平缓缓地走向讲台说:
“我对于这个病例思考颇多,刚刚我说的往发育不良的左心室埋扩张器,我不只是说说,而是真的要设立一个课题来专门研究,希望可以找到治疗左心室发育不良的根治方法,大方向已有,剩下的就是细化课题,我希望科室的每一个医生和学生都参与进来,扩张器怎么设计,怎么埋,管道怎么引出来,具体怎么扩张,我们既做到扩大左心室的空间,又保证心肌壁的厚度与收缩力量,让左心室完成扩张后可以正常有力搏动。”
“我报名参加!”李国栋激动的举手。
立刻会场很多人跟上,举手报名,大家积极性很高,都觉得自己可以将事情办成。
“好吧,会后李国栋牵头,把团队先建立起来。”
“还有刚刚王老提到他的失败两个失败病例,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王老的开创性工作为后来者提供经验和教训,后来者不可能取得成功。”
“刚刚王老有一点没有说,我补充一下,这个病例不仅仅对缝合技术的要求特别高,而要求缝合速度非常快,因为病例是婴儿,婴儿无法接受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必须使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深低温停循环技术使用时间一般45分钟,采用特殊的脑保护技术,也只能延长到60分钟,所以在这个时间内必须完成所有缝合,其实非常难。”
王院士刚刚故意没说这一点,只是不想摆客观困难,失败就是失败,必须正视。
在杨平的总结中,病例讨论结束,大家都非常期待这台手术的到来,听说这台手术的缝合是外科缝合技术的天花板。
---
第二天清早,婴儿被父母抱来三博医院,办理住院。
小家伙口唇有明显紫绀,紫绀是缺氧的症状,按道理一个月内应该完成一期手术,现在已经一个月超出几天,如果再不手术,这娃娃怕是活不了几天。
娃娃的父母也是极力想争取,不想就这么放弃,所以才找到阜外医院,找到陈教授,陈教授是小儿先心病的顶级专家,除去已经退居二线的王院士,陈教授称为中国小儿先心病手术第一人也不为过。
娃娃的妈妈解开婴儿的衣服,杨平检查他全身的状况,然后对心脏进行听诊,再将从外院带来的各种检查看一遍,手术指征是明确的,没有手术禁忌症,所以没什么多说的---开刀!
早一天做,少一分风险,多一份希望。
“今天完善术前检查,明天做手术。”杨平检查完之后说。
王院士很是欣赏杨平的果断,不拖泥带水,说干就干,没有因为困难而推三阻四。
婴儿的手术需要按三步来做,如果第一步不出问题,说明杨平缝合的血管能够合格,那么第二步和第三步一般来说也问题不大,所以一期手术最重要。
夏书进入状态很快,或许他本来就喜欢综合外科这种工作状态,他一上班就发挥自己的专科优势,协助管床医生参与到这个婴儿的围手术期管理。
第二天开始手术。
杨平主刀,王院士和陈教授做助手,因为他们有这种手术的经验。
宋子墨和徐志良也上台,不过是边缘角色。
李泽会、何向军、夏书作为观摩者,坐在手术室角落里,准备用手术室的屏幕来观摩手术。
曹教授这次没来,他觉得年龄大了,杨平的手术少看为妙。
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杨平采用胸骨正中入路,这是最开阔敞亮的入路。
打开胸腔,心脏显露出来,这颗小心脏还没有核桃大,大血管就更小。
吻合血管是杨平的看家本领,是出道的绝技,当时来到三博医院,就是靠一手断肢再植打天下,一路打怪升级,断肢再植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就是血管吻合,还有比婴儿手指血管细么。
主动脉、肺动脉及与心脏的连接部位也显露出来,杨平用手指轻轻地触了触细小的血管,第一感觉这血管弹性非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