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冬至

注:莫春炳作于2024 年 12 月 20 日

……

赏析

《冬至》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交融之美

莫春炳先生所着的《冬至》,与宋代文学巨匠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面上看似各自描绘的是不同时代的自然景观,实则两者之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哲学的探求。这两部作品虽然跨越数个世纪,但在精神层面上,它们如同两条平行线,在某一点奇迹般交汇,映照出彼此,共同编织出了一幅富含哲理、情感与美学的壮丽图卷。

《冬至》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了冬日的宁静与祥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力顽强不息的赞美。“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定风波》则以其豁达的情怀展示了面对风雨人生的超然态度。两位作者都在各自的篇章中借由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世界的沉思。他们以不同方式阐述了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本质,以及如何在这个纷扰世界中寻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从《冬至》到《定风波》,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典文学中那股穿越时空的力量,那是对人性深处共鸣的探寻,是对文化精粹的承继与发扬。这些作品超越了文字本身,成为了沟通过去与现在、连接不同心灵的桥梁。它们教导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永不褪色,而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始终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细腻描绘:自然之景与心境变迁

《冬至》以“隆冬暮岁日斜西,寒夜未央月影齐”为起点,将读者引入一个冬日傍晚的世界。此时,太阳已开始向西方缓缓落下,月亮刚刚升起,天地间弥漫着淡淡的寒气,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随着“小雪时短南墙暗,大雪更长北岭低”的细致描绘,读者可以想象到南方的墙壁被轻微的雪花点缀,北方的山峦则被厚重的大雪覆盖,似乎连绵不断的山脉都被压低了几分,显现出冬季特有的壮观景象。这种景致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画面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在苏轼的笔下,即便是风雨交加,他也能心无旁骛,悠然自在地漫步其中,展现了一种对自然风雨的泰然处之与超然态度。

哲学思考:四季更迭与人生观

《冬至》中的“律钟轮回初阳到,节令剥复至序归”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变化,更寓言般地点出了生命和时间的循环往复。每一季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与使命,就如同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荔树挺秀蕊欲出,柳絮舒展草待葳”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中蕴藏的生命力,即便在严冬之中,也有着顽强的生长意志。这些自然景象与《定风波》中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境相呼应,共同诠释了面对人生波折时应持有的平和与超然,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