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逆天了!

后来王家村和姜云村都没刘家村过的好,就是刘家村土地肥沃。

当刘村长得知李恪想弄水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蜀王有点本事。

刘村长就曾在上一任的屯田郎那里得知,关中有些地方就是用的这个来引水。

当时刘村长想问问怎么弄的,但是水车的推广不多,屯田郎也只是偶尔看到一会而已,也弄不出来。

每个人面对机会都是平等的,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这是你的机会了。

刘家世世代代都是种地,哪怕这么多年过去,种地的传承一直保留下来。

如今有个好东西能更好的种地,怎么能不学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村长也有点悔恨,当初怎么只做了表面功夫?

怎么这几天不和蜀王打好关系,不过现在也不晚,派出自己儿子跟着学,肯定能学到。

李恪无所谓学不学,反正都是自己的食邑,你种多少不都得给我交粮。

而且你种出来多少,还不是我来收税?我到时候让你按照比例交粮,你种的越多,我收的越多。

而且李恪实在是赶,加上白村长每天都在央求,没办法才用这个水车。

不然的话,李恪就能去长安再做一套蒸汽磨具,弄到这里来,那机械动能,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想要多少水就有多少水。

人多力量大,光姜云村就有三百户,还不算刘家村的人来帮忙。

而李恪这几天也看出来了,这西原乡何止这五百五十户?

光刘家村就来了不止三百人。

李恪要求每家来个男人帮忙,每个村都不能少。

刘家村来了五百人,王家村来了四百多人,姜云村来了三百多人。

光这么算下来,一人一户都有一千两百户。

明明给自己的公文才五百五十户,现实多出了六百五十户。

一千多人弄了十天,最终架设了五个水车,五条用竹子铺出来的水路。

(本章字数够了,以下是查资料送的。)

古代把祭祀和种地看做最重要的事情,社,在当时就是祭祀的意思,稷,就是小米。

所以社稷就是这么来的。

周,就是从,田,字发展而来。

周的甲骨文就是在,在“田”里面加上四个点,后稷种地厉害,所以后人以周人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