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谢儒祯

王云山悄悄挪到父亲身旁,咧嘴一笑:“爸爸,看来明天可以把稿子寄过去了。”

王国卿点了点头:“晏大姐也催了我几次了,不能再拖了。其实最开始她是让我发表在雁阳日报,后来解释了一番,她也不再坚持,只说省报发表以后,再由市报转发。”

此次王国卿能与省报搭上线,也是仰仗晏丽虹从中牵线运作。作为雁阳市第一夫人,又是雁阳日报社的副社长,晏丽虹在省报的关系自是不必多说。

三天后,《论撤区并乡的可行性研究》发表在《湖东日报》,头版位置很是抢眼,并且还加了几百字的编者按,显得相当重视。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旋即在省内引发轩然大波,众说纷纭,毁誉参半,引发了广泛的热议。甚至引起了省内高层的瞩目,熊庆春在省委常委会上专门对此事进行了研讨。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撤区并乡的理念开始在湖东省孕育而生。

《湖东日报》作为省内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在全国范围内也颇具影响力。经过这番轰轰烈烈的讨论,王国卿的名字瞬间在省内家喻户晓。

连续数日,来自省里和市里的电话接连不断地打到了来阳市委,皆是询问王国卿的情况,一时之间,王国卿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省会,长山市省委干休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栋清幽的别墅中,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正安坐在窗边的摇椅上,手中紧握着一份《湖东日报》,目光牢牢地锁定在头条位置的那篇文章上。

一旁站立着一个身形瘦高的男子,正小心翼翼地削着苹果,姿态恭敬至极。

“小董啊,你可看了省报?这文章写得着实精妙啊,立意独特。深刻地指出了当前经济发展与体制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可谓是一语中的!”

老人赞不绝口,对于撤区的构想,他在任时就曾有过设想,可惜直至退休,也仅仅停留在构思阶段。如今能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着实令他心潮澎湃,不禁生出一种后继有人的感慨。

“谢老,这篇文章我也看了,很有超前意识,在省内引起了大讨论,听说熊书记在常委会也进行了探讨。”

被称为小董的男子轻声答道。

小董名叫董敬修,其实不小,年纪四十有八。在谢老身边侍奉近十年,谢老卸任后,他被派至下面地市就职,现今已官至潭州市长。

“作者署名王国卿,想必是真名。不知是学者,还是体制中人……”

谢老轻声呢喃。

董敬修恭敬地将削好的苹果呈递给老人,轻声道:“谢老,听说此人是雁阳地区的一名乡镇干部,好像还挺年轻。”

谢老接过苹果,陷入沉思。

“我的家乡来阳市,隶属雁阳地区。我已多年未曾归乡探望。家乡能有如此年轻有为的干部,实乃百姓之幸,要好好培养啊。”

谢老的目光愈发深邃,思绪翻飞。他忆起故乡,那些遥远的记忆如洪流般涌上心头。仿若穿越时光,重回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他脑海中闪现出一张张年轻的面容,自己曾与他们并肩作战,在田间地头,身着粗布衣裳,脚踏黄土,激昂地宣讲着理想。

硝烟弥漫中,他率领着队伍在密林与山谷间穿梭,汗水与血水交融,却无法熄灭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信念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