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见朝贡有利可图,便频繁朝贡,以至于到了永乐年间,大明就限制了倭国的朝贡次数,更是制定了勘合制度,来确认朝贡使臣的身份。
所以这宁波港的参将,根本不相信李烈这一行人是什么朝贡使臣。
最后还是李烈将那一百多颗倭寇首级有,和那五百多名倭寇俘虏献上。
并告知宁波港参将,说是有平倭策献于皇帝陛下,之后他又花了好大一笔银钱疏通路子,这才勉强上了岸。
等李烈见到当地守将就简单了,凭借他那十级的说服技能,再加上银钱开路,以及那数百名倭寇俘虏。
这才说服了这参将,将倭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的事儿上报了,当然那平倭策也顺带提了几句。
而这参将的上司官得到这份奏报之后,听说有近二百颗倭寇首级,还有五百多名倭寇俘虏。
也是来了精神,立即派人确认此事真伪,得知确实是真倭之后,他连忙将此事报了上去。
至于李烈这个使团的事儿,和平倭之策的事儿,只是顺带提了一嘴。
然而李烈还是低估了这年头信息传递速度,在等了两个多月后,李烈总算是得到了皇帝同意,许他他进京朝贡。
不过朝廷要求他最多只能带100人,还不能着甲。
对此李烈也没有什么不满,毕竟现在自己有求于人,自然要把尾巴夹起来。
坐上朝廷官船,李烈一行人又花了二十来天,总算是来到了大明京师。
张冲站在船头,随着官船缓缓靠近京师,一座巍峨的巨城轮廓逐渐清晰。
当那高耸厚实的北京城城墙完整地映入眼帘时,他的双眼顿时一亮,心中充满了震惊,前世他虽然也在手机上看到过北京城城墙。
可现在站在城下亲眼所见,那又是大有不同。
只见那城墙高大得超乎想象,厚重的砖石层层垒砌,在日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古朴而威严的气息。
每隔一段距离,便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城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天朝上国的气派与威严。
李烈这个现代人尚且如此,跟随他那些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亲卫,和倭人战士那更是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