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申斥李景隆
“有长辈在此,你拜我来做什么?”朱肃这一番,对李景隆却是没有什么好脸色。“此番的主帅也并非是我……还不快见过信国公?”
“是,是。是九江没眼力见了……九江拜见信国公!”李景隆与朱肃是老熟人了,知道他语带斥责,也是因为怀了恨铁不成钢之意,心中也不以为忤,而是依言扭头,拜向了坐在主位上的、精神矍铄的老者。
这位老者,正是老朱最老资格的几位拥趸之一,与徐达一般老资格的信国公汤和。要说这汤和,在洪武年的朝堂上,那也是如不倒翁一般的人物,非但战功赫赫,便是论政治嗅觉的方面,那也是机敏无比。
若说在明初四大案得以善终的几位勋贵之中,徐达凭借的是其能力出众,忠心耿耿,堪称大明军方的一根擎天玉柱……那么汤和便是凭借着他那敏锐的政治嗅觉,趋吉避凶,逢凶化吉的。
汤和貌若粗豪,心中却是自有一片明镜。若说最懂老朱心思的,除了马皇后,恐怕就非汤和莫属。但凡朝中有大案发生,汤和总能预先发现端倪,而后或以练兵为借口,或以镇守为理由,先远远避出京去。到了晚年,实在是用不得这些借口了,干脆说自己感染了风病,口不能言,谢绝了一切的军权职务,带着家小回老家凤阳养老去了。
四大案过后淮西勋贵一片死的死、伤的伤,就连魏国公徐达都有人妄图攀咬,偏就信国公府一门于万丛中过,依旧如一朵小白一般的毫无沾染。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时候的汤和本该已经借口患了风病,急流勇退,回凤阳含饴弄孙去了。然而因为这个时间线的大明启用了开疆拓土的国策,作为武勋的信国公汤和自然也是眼热无比。可惜他的后人之中,并无能够顶立门户之人,这位信国公也只好继续奋斗在一线,指望着能为他信国公府多积攒出一些军功来。
在倭国尚未平靖之时,信国公便驻守浙西,在沿海筑城,谨防倭寇。后来倭乱平息,海禁解开,信国公又负责坐镇沿海,编练水师,保障海疆宁靖。先时朱肃领命驰援朱棣之时,就抽调了许多由信国公汤和练出来的水师官兵。若说起大明海疆上的定海神针,不是朱肃,更不是李景隆,而是非这位信国公汤和莫属。
汤和与老朱兄弟相称,李景隆则是老朱的侄孙,算起来两人差了两辈。不过汤和却并未倚老卖老,而是笑呵呵的将李景隆搀扶了起来,和善道:“九江不必多礼,周王殿下的位分比我们高,你先拜他称不上错。”
“若拜错人算不上错,那么优柔寡断、迁延战机、坐视贼匪坐大,导致我大明损失了四艘战舰,数百号水师男儿……这算不算的上错?”朱肃仍旧没有给李景隆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