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下旨,择日伐贼!”
“轰!”
……
“伐贼?”
……
罗宪一听,心里顿觉不妙!
连忙拉着傅佥挤上去,原来正是官府张贴公告,只言丞相上书北伐,陛下已经应允,不日将出兵关中。
罗宪连看了三遍告示,确实没有错。
耳边传来议论纷纷的声音,但他已经听不进去,只觉得脑门全是轰隆隆的。
浑浑噩噩间,他下意识地看向傅佥。
傅佥张着嘴,咬了半块的红果“啪哒”掉了出来而不自知。
然后……
“哇!”
手里的冰糖葫芦也不要了,丢在地上。
“先生骗我!”
深深地感受到大人世界的险恶的傅佥,再也忍不住地哭出声来。
罗宪同样觉得自己的感情被极大地伤害了。
“不行,我要去找李叔父!”
罗宪咬着牙道。
“我跟你一起去!”
傅佥抹了一把委屈的眼睛,恨恨地说道。
“走!”
北伐的消息一出来,丞相府已经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李遗身为参军,自然是忙碌无比。
听到傅佥和罗宪到来,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里的活,匆匆来见两人。
“李叔父,我们要回凉州!”
李遗大吃一惊:“你们是被你们的师父派去吴国的人选,现在如何能回去?”
“先生骗了我们!”
傅佥大声地说道,如同在质问李遗一般。
“哦……”李遗一点也不意外地点了点头,“你们难道不是他的弟子吗?”
“这个和是先生的弟子有什么关系?”
“你们身为他的弟子,难道不知道什么叫巧言令色冯郎君?不知道什么叫深谋远虑阴鬼王?”
傅佥和罗宪当场就蒙了。
但见李遗语重心长地说道:
“冯鬼王讲的话,有时候就是鬼话,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虽然很想尊师重道,但傅佥和罗宪心底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本能:
曹!
“李叔父,我们要回凉州!”
李遗又是啧了一声:
“我真的很怀疑,你们是不是他的弟子,难道你们真的忘了他还有一个名号,叫心狠手辣小文和?”
傅佥和罗宪心底再次冒出那个字:
曹!
以下不要钱:
呃,讲个历史常识。
上一章好多书友有个疑惑,为什么运铜人不能用黄河水道?
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吧。
事实上,从先秦到两汉一千多年里,甚至两汉以后,甚至到唐朝灭亡,统治阶层从来没有放弃过利用从长安到洛阳这段水道,但是一直没有成功过。
或者说,大规模利用一直没有成功过,最好的时候,也仅仅是能过少量轻便而又容易掉头的小船。
为什么?
因为这段水道真的是太凶险了。
许多地方有明礁暗礁不说,水位落差也很大,如建国以后早期比较有名的三门峡、小浪底等发电站,就在这一带。
为什么有名?
就是因为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它们的施工非常困难,我们是靠着不畏艰难的精神,努力把它们建起来的。
战国的时候,秦国把函谷关一堵,关东六国就只能瞪眼,不是他们想不到从函谷关边上的黄河坐船而上,而是根本行不了船。
至于为什么当时不能从函谷关南边的山岭翻越过去,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因为与黄河无关,就不展开讲了。
继续说黄河。
西汉的时候,随着关中人口不断增多,到了汉武帝时期,关中粮食已经难以供应关中人口。
于是统治者就开始大力开发陇右和凉州,甚至要从汉中运粮,偏偏没有办法把关东的粮食运到关中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汉也曾大力开发这一段水路,但直到国力强盛的西汉灭亡,也仅仅是凿开了一点点能让小船通行的水道。
反观陇右和凉州,因为朝廷的大力开发,所以它们在那个时候是很繁荣的。
甚至到了东汉前期,羌胡没有大规模扰乱凉州的时候,有很多时候,凉州粮价居然比全国平均粮价还要低,是不是颠覆了很多人的想像?
汉以后的唐朝,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杨广举全国之力凿通了南北各段的运河,把它们连通成大运河,但也仅仅是能把粮食送到洛阳。
注意,也就是说,洛阳以东的黄河下游水运,是可以利用的,而且利用得很早。
但洛阳到长安的水道,仍然是个处女地,呃,最不济也算半个,不能再少了。
到了唐高宗武则天时代,关中人口增长,粮食不足,但唐朝并没有像西汉那样开发陇右凉州,而是皇帝和满朝百官一起跑去洛阳就食。一是因为凉州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二就是大运河很容易把粮食运到洛阳。
只是吃着吃着,洛阳就成了唐朝实际上的陪都。
这个事情,我记得历史书上有讲过。但为什么会这样,书上似乎没讲,所以大伙只知然不知所以然。
从长安到洛阳这一段黄河水道的知识,我以为好多人都知道的,没想到是个知识盲点,确实是我的疏漏,抱歉。
当然,以上仅仅是从地理方面来说的,至于人文啊,政治啊,这些就是另外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