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汉吴之别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2536 字 1个月前

正是因为这种不安,让朱据有些焦虑——同时这也是大吴皇帝的焦虑:

不能再任由汉国这样下去了。

但这些年来魏国的节节败退,足以表明,他们根本无法阻止汉国。

三国鼎立,按理来说,大吴想要阻止汉国,当与魏国联盟。

关键是……如果吴魏联盟,大吴想要对汉国形成威胁,那就只有攻打永安。

朱据是从荆州经永安入蜀的,在见识到汉国兵将之锐,永安之险后,他非常明白一件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吴现在根本没有能力攻破永安这个天险,只会徒增将士伤亡,白白落得与汉国交恶的局面。

而且就算魏吴联盟,魏国敢不敢撤走南边的兵力,全心全意去对付汉国,还是一个问题。

到时候背汉联魏,反而会让大吴背上包袱,再没有借口北上,自困于江南。

联魏走不通,又不想自困于江南,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削弱汉国日后的相对优势。

眼下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参与到灭魏这件事之中。

最好是把当初约定中分天下时划分给大吴的州地,全部拿到手中。

如此一来,大吴在灭魏之后,才不会在与汉国相争中落于下风。

魏国精于骑,大吴擅于舟。

想要打破这个平衡,北上吞并江淮乃至中原,大吴就必然要有自己的骑军。

不然江淮中原皆平地,魏贼精骑可以随意纵横,来去如风,切断各地之间的联系。

而大吴呢?

若是没有骑兵,即便是能攻下城池,也未必能守得住,就算是能守住,十有八九也是坐守孤城。

谈何逐鹿中原,进而一统天下?

“你们根本就不知道,铁甲骑军对于大吴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据停下脚步,有些恼怒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陛下派你们过来,是为了组建大吴的骑军,不单单是为了让你们只知如何一味地冲锋陷阵!”

“除了要知道如何运用这些骑军,还要你们知道如何维护这些骑军。”

“待大吴真有了自己的骑军,总不能再派一批人过来学习如何给你们当马夫吧!”

铁甲骑军乃国之重器,这句话说得没有一点错。

虽然它看起来是仅有三千铁骑,但实际到了战场上,它还要有精骑辅翼配合。

可以说,学会了铁甲骑军的战法,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运用精骑。

想到这里,朱据大是恨铁不成钢,他冷冷地说道:

“若是你们受不了这个苦,那就与我早早说明,我也好尽快禀报陛下,请陛下再派一批人过来,也免得误了陛下的大事。”

朱熊没有想到,自己的大人在这个事情上竟是如此大的反应。

他嗫嚅了一下,终是不敢再说话。

相比于正在寻求突破困局的吴国,季汉又是另一番气象。

延熙元年十月长安大封赏之后,长安作为大汉的京都,开始正式走向正轨。

锦城、汉中两地的中央官署,不断地迁往长安。

就连南乡的大汉联合储备局、皇家学院,也一并迁移。

特别是皇家学院,正式代替以往的太学,成为季汉的最高学府。

时以冯中都护为山长,蜀地的着名学者杜琼、精通经学的许慈、通晓左氏《春秋》的来敏、专于“三史”的孟光等当世名士,皆是学院教授。

同时皇家学院又另设讲武堂,以军中宿将教军中之事。

一时间,季汉文武皆盛。

感于汉室三兴有望,有人上奏天子,建议大赦天下罪犯,以示天子之仁。

“主君,尚书令蒋公有事求见。”

下人拿着一张拜帖,送到了冯都护的手上。

蒋公琰?

看看天色,已经是到了下值的时候,不过这个时候他不回自家府上,却来拜访,是为何?

冯都护收起拜帖,看了一眼正在可以跑马的大型练武场。

那边有正在练武的四个小屁孩。

双双自然是最轻松的,拿着专为她打造的小型大刀,耍得有模有样。

阿虫有些吃力,常常出现卡顿,总是要想一下才能记起下一步动作。

阿顺年纪最小,仍是老样子,中规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至于诸葛瞻,只能是站在角落里扎马步打基础。

憋红了脸,身子摇摇晃晃,双腿可见地不断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