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出游遇情敌

不愧是林哥看中的人,即使出门游玩了,手里还是拿了一本牛津词典来看。

沈光林看了一眼,挺新的,是1974才出版的第三版《牛津词典》,在国内想买到都不容易。

怎么才能学好英语呢?

有沈光林老师悉心教导,李莉妹妹又怎么可能会学不好呢。

现在李莉和宋小雨的英语进步都神速,她们现在已经能够用英语进行对话了,只有沈光林轻易不在外面说英语罢了。

“沈老师,您也唱首歌吧,您见多识广,美国最流行的歌曲是什么样的呀,能唱给我们听听吗?”

班上的同学发出了要请,甚至还有人想把手风琴递给他。

沈光林可没敢接这玩意,他可不会,弹钢琴还可以,弹手风琴那就是真的从没有弹过了。

说起唱歌,沈光林不意动是不可能的,他想了想,选择了一首《Blow In The Wind》。

“好的,我也来一首吧,这首歌是1964年美国着名的民歌手Bob Dylan的代表作,描述的是越南战争的故事。”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称为男子汉?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丘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远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在风中飘荡。”

沈光林还是有实力的,不只是有颜值。

这首带有反战思想的歌曲在花旗国很流行,自79年开始,我们与白眼狼一般的南方邻居也要进行为期十年的武装对峙。

其实班级里都有不少女孩子暗恋着这位年轻的英文老师,只可惜他的关注点全在李莉同学身上。

她们每天总期待着上能够上英语课,盘算着课程表上外语课的时间。

有些人还去沈光林的办公室假装问问题或者假装借读杂志而静静的看沈光林备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表白是没有人去干的,暗恋已经很美妙了。

80年代是浪漫的,充满了自由的气息。

这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也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同学们不吝于表达情感,尤其是爱情。

就像朱自清先生《春》里写的那样: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如今,春天的脚步是近了,发情的日子也来了。

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男同学,竟然在喝了两杯红酒后直接就向李莉表白了!

这位男生根本不是他们班级的同学,沈光林也叫不出他的名字。

其实,这位同学姓高,叫做高志杰,是校学生会的干部,今天穿的很帅。

蝙蝠衫,喇叭裤,蛤蟆镜,八十年代的时髦三件套他都凑齐了的。

沈光林一直没有搞明白80年代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