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块一篇的论文,数据究竟是怎么来的,很难说啊。
在这个年代,大家还没有这个意识,也还没有这门生意呢。
但是,这个年代那些期刊上的这些东西靠谱吗,依然应该是存疑的。
有了沈光林的启发,很快就有人从论文里找出了初步谬误。
“老板,这篇论文有问题。”
很好,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主,
“我不知道他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但是,我看了他的实验仪器,依照清单里给出的实验仪器,是做不出这样的数据的,精度不够。”
一位同学很快就找出了论文里存在的问题。
聪明!
实验精度不够,基本可以断定这篇论文是胡编乱造的了。
举个例子,如果没有游标卡尺或者千分尺,想测量毫米以下的刻度单位显然是有问题的,用卷尺测量,得出的这数据名目张胆的就拿来用了,这不是作假,这是作家呀。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一篇文章不够,还是要做重复实验。
重复实验要怎么做,咱们实验室可没有那么简陋原始的实验仪器了呀。
没有就去买,不差钱。
而且,按照沈老板的要求,重复实验要反复的做,最好是能够证明根据老魏的实验方法,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样才好。
那要是结果跟他写的一样呢?
那就是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好了,开挂的人生,咱们比不了。
检验造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想做,也没有那么难。
沈光林实验室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自从有了任务和目标之后,沈某人觉得,生活终于不那么无趣了。
怪不得有那么一句名言呢: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沈某人现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