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叔睡得早,李旭东回屋的时候韩叔就已经睡了,睡了更好,李旭东准备东西也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吃的有很多,米面油都准备好了,这穿的怎么准备呢?要不还是去供销社买几匹布得了,还有肉食,这个也得买新鲜的,想清楚了就好安排。
韩叔起得很早,慧真给准备的牙膏牙刷他还用不习惯,平时都是用柳枝子捅牙齿的,进城用上了这洋玩意儿,感觉还挺新鲜的。李旭东也爬了起来,让韩叔在家里坐会儿,自己去买早饭,骑着车子去市场里,现在还不是票证时代,市场的规模却在缩小,只要有肉买,李旭东就开心了,半扇猪肉,五十斤牛肉,一只羊,加上三笼屉包子,交了个板车送回家,车子还没到,东西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让慧真再去趟供销社买几匹布,十二条大前门,韩叔看着堆成了山一样的米面油,直呼:“使不得,使不得,我救你是凭良心,你这么多东西我不能要。”
李旭东哪里容得韩叔拒绝,“您一会儿还得和我一起把这些东西弄到车上去,这不是给您一人的,还有别人的呢。”其实军管会的同志早就撤走了,李旭东哪还有什么人要送的。
司机师傅还是很乐意帮忙的,三个人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十袋大米,三十袋面粉和两桶豆油弄上车,肉和小菜也让司机师傅羡慕,李旭东很会做人,一人一条火腿,两斤茶叶,司机那还塞了两条大前门,慧真要给韩叔大红包,韩叔死活都不要。李旭东送不了韩叔到家,只能是诚恳地道歉,韩叔也没想到李旭东居然这么客气,真心地感谢了李旭东一家,还让李旭东有空就带着媳妇儿孩子一起去乡下玩,看着开走的嘎斯车,李旭东很为这个时代的农民悲哀。
时间还早,李旭东先去了统战部办公室,把自己写的报告材料交给办公室主任,不能什么事都麻烦何奶奶,公事还是公办的好。在奶奶办公室坐了一阵,她老人家十分睿智,没有多说别的,只是鼓励了李旭东几句,李旭东也保持着一贯的谦虚谨慎,对老太太的帮助都记在了心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过又一轮的筛查,整个代表团还剩下一百一十八人,最终的中国代表团名单也出炉了,时间也定好了,李旭东是有外交护照的,红本本还是很好使的,不用和普通人一样拿着绿色的护照本排队过安检,还有外交豁免权。
这次排队照相就是为了办护照,李旭东是不需要再等了,他想的是美丽国的大兵为什么会占领南越,这个历史背景自己不知道,看过一些越战电影,好像是六十年代之后的事情了,管它的呢,至少近些年是不会打仗了。对历史不是很熟悉,但是又什么都知道一点,从来没透彻的研究过一件历史的事件,李旭东恨不得再穿越回去,研究明白了再回这个时代,而不是现在这样,就是个半吊子,自己似乎除了赚钱,别的都不太内行,要不还是申请搞钱吧,或者当个技术上的引路人也不错,科技朝哪个方向发展自己也清楚啊。
李旭东同志的痴呆症又又又犯了,一会儿摇头,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又流露出懊恼的神色,一会儿又神采飞扬,这里的人都不熟悉他,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不管事的当他是神经病,善意的就过来拍他一下,“同志,你怎么啦?”
“啊!我没事啊,你有什么事吗?”李旭东完全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看了一下同事们的神色,这才掏出烟盒说道:“我刚才在想一些事情,可能场合不太对,谢谢您的提醒啊。我叫李旭东,是统战部的,请问您是?”
“我叫刘显第,保卫组的,看你在这儿愣了半天了,这才提醒您一下。”男同志年纪应该是二十七八岁,应该是军人出身,头发很短很干练,个子也不高,但很结实,说话的口音应该是沧州那边的人。
李旭东试着用沧州话和他聊天,被刘显第当成老乡了,李旭东赶紧解释自己不是沧州的,只是会说那边的话,这事刘显第显然是不信的,“你不在沧州生活上几年就会说沧州话?可拉倒吧,那您还会说哪里的话?”
“哪里的话都能说啊,我是语言专家。”李旭东只好自吹自擂。
“张兴华,您来一下。”刘显第要喊同事过来做试验,看看李旭东说的是不是真的。
“叫我干哈?”张兴华一开口就是浓烈的东北玉米碴子味。
“不干啥,您东北哪旮沓的?下午下班一起整两口不?”李旭东的东北话很标准。这不,又攀上一个老乡。
“俺家梅河口的,老乡您家呢?”
“俺家磐石吉昌镇靠山屯的,哎呀,您家离俺们家不远啊,咱还真不是老乡,我就是会说东北话。”李旭东逗了一下,估计他要在这表演卖拐,不说全部上当,忽悠瘸一般的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刘显第还是半信半疑,请来了他的领导侯亮同志,才一开口李旭东就知道是陕北人了,于是又用西安话和侯亮同志说了几句,这下好了,不信邪的越来越多了,每个人都用家乡话和李旭东对话,除了少数民族的话李旭东不会说,别的方言李旭东都能和人熟练地攀谈,只是说到当地的名胜古迹,李旭东就不敢说下去了,李旭东去过的很多地方都被毁了,都是后来重建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认定他的语言天赋了,没人再把他当老乡了,但是每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