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个日夜,大家始终奋战在一线,李旭东也和同志们一样兢兢业业,石油基地里没有什么领导,大家都是一样的工作,大家都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李旭东打出石油的消息当天就传到了四九城,第二天就上了大报,第三天,国外的报纸上也出现了这条新闻,他们通过以前的勘测地图,很快就给出了安达县第一口油井的具体坐标。
东北出油的消息刺激着川省的勘探队和工人们,他们也在努力的寻找石油矿藏,野外不比城市,条件艰苦只是外在的条件,关键他们找不到石油,心里难免有些泄气。
想要发狠,可是这不是大家努力就能办到的事情,地下有没有石油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早知道爷们就去黑省了,这鬼地方,山高林密的,还吃也吃不好,谁也睡不好的,石油也找不到,还拿那么高的工资,真拿咱们当二百五耍着玩啊!”又不满的声音出现了。
专家教授心里也急,他们何尝不想找到石油啊,这一片的地址结构和黑省的结构差不多啊,为什么就不出产石油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事还有很多,东北虽然是一片荒地,但是物产丰富,完全自给自足虽然还不现实,但是吃的可真是不缺,不光是不缺,机械化作业占了绝大多数,吃饭管够还不收粮票伙食费,唯一的要求是杜绝浪费。
整个基地加上兵哥哥们不到一千五百人,李旭东又是个享受惯了的,三个老婆又都宠着他,香江运过来的干货、熟食罐头、蔬菜水果罐头、海鲜罐头就像不要钱一样一车车从大连往回运,真要论福利待遇,没有哪里能超过这个简单的石油基地。
随车队来的还有几封信,一封是陈雪茹写的,一封是老大李星河写的,一封是老二李银河写的,最后一封是伦斯特写的航空件,直接寄到香江的,李旭东这才记起自己还有事情没处理的。
信一封封的看完了,李旭东也想家了,一出来就是大半年,和大家一样成天没日没夜的工作,前天照了镜子,黑了瘦了,肚子上也多了一圈赘肉,这是长期的脑力劳动加上油水太足造成的,这具身体太缺乏锻炼啊!
这些天基地里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都是过来慰问基地同志们的,只是过来的时候空着手是几个意思?
县委的、市委的、省委的,还有石油工业部的,大大小小的领导最关心的就是还缺不缺人,要是缺人,随时可以调进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人进来参与建设。
李旭东敢松口么?不敢。要是调进来的人都是经过学习了的,那好好一点,进来就可以参加工作,想在李旭东这里混混资历的,那还是免了吧。
自从出油了之后,李旭东做主把大家的工资上浮了两级,只在油田里工作才有效,之前多少想找门路回家的都不打算回去了,想要调进来的就更多了。
石油基地的家属过来的也多了起来,住房怎么分配成了大问题,医务室已经不能满足这个越来越膨胀的小石油基地了,怎么办?
活人难道还给尿憋死?求助呗!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李家的船队送来的活动板房也一间间的竖立了起来,地窝子也就派上了用场。
专家们在挑选第二口油井的位置,石油基地也确实需要人,但是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好岗位要紧着第一批人员,这是李旭东规定的铁律。
论资排辈这种现象本是李旭东看不起的事情,但是这里必须要这么干,别说你爸是谁,哪怕是老领导的儿子,李旭东也会让他趴着。
勘探队的陆陆续续又来了好几支队伍,只要这里有油,就不会是个孤立的油田,这附近必定是个石油群。
专家们下达了这个结论。
领导也来了嘉奖电报,表彰李旭东不在乎,大大方方的回电道:“荣誉属于钻井队的工人兄弟,属于勘探队!”
不过南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李旭东要的几万吨粮食已经在海上飘着了,申请个飞机李旭东还没这个权限,只能是先回京城了。
最近的风很大,李旭东早有准备。风风雨雨总是要来的,人要在逆境中成长,国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