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他故意吧,可是这个孩子每次问的问题都并不是那种很复杂的东西,甚至很有些憨憨的,属于愚夫愚妇都懒得想的东西,但是自己细想起来却是直指本心,极难完美作答,头疼的狠。
谢先生扭过头不去看杨茁,目光转到了一个七八岁的白胖儿童脸上,“杨荟!”
“得、得、得、到”杨茁的本家堂兄杨荟一听到叫自己的名字,不由得牙齿打颤,急吼吼站起身,一着急,把书桌蹭到了,书包里的东西稀里哗啦撒了一地,好丰富呀,有炒豆子,骰子,弹珠,弹弓,就是没有课本,大家看着哄堂大笑,书童赶快从后面小跑过来帮少爷捡拾,还被少爷恼羞成怒的踹了一脚,“狗奴才,少爷我的书呐?你这个不顶事的,下次再忘了,打断你的狗腿!”
这时候,后面的另一个童子拉了拉杨荟的衣角,指了指桌子,杨荟这才发现自己的课本原来就在自己的桌子上,只是刚才自己吃早饭,拿来垫了食盒,老师进来时,慌忙收拾,就堆了一大堆,就找不见了。
急忙把课本抻出来,三两下打开,读道:“子曰,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心中暗想,顾老三果然够意思,还知道给我折页,做记号,回家一定给他十个大钱。
先生叹了口气,挥手让他坐下,指着他后面的童子道,“顾城,你来解释一下。”
顾城是杨家的一个远房表亲,七大姑八大姨的算起来也算是杨茁的表哥,他父亲是个普通的木匠,母亲也只是个普通的洗衣妇人,但是因为和杨家沾一些亲属关系,就也进了杨家的族学,顾城知道自己的身份,能读书已经是福缘了,自然不能像这些纨绔子弟一样整天打打闹闹,而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虽然不是某些妖孽般的存在,但是也很聪明,加之刻苦用功,算是这个学堂里少有的学习尖子了。
他知道自己家境贫穷,在学堂里自然也不能不看眉眼高低,杨荟这个人虽然学习不咋地,但是为人还算讲义气,很有点大哥的范儿,对顾城也不歧视,投桃报李,顾城在学业上帮他打掩护,帮他做作业,他呢,也罩着顾城,不让学堂里其他的顽童欺负顾城。
现在谢先生让顾城回答,就是给大家一个台阶,顾城站起来,一脸平静,回答道:“先生,夫子的意思大致是说,孝道的标准,父亲活着的时候,要学习父亲的志向,父亲离世之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坚持三年不改变父亲为自己订立的行为准则,那就是孝顺了。”
“嗯嗯,很好,下面我们来讲今天的课程,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