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打草谷(二)

老王头既兴奋又紧张,第一次听说可以去县城避难,真的是老天开了眼呀,坞堡里实在是太挤了,装不下多少人,而且也不一定保险,听说每年都有好多不结实的坞堡给公婆,有钱人全杀光,老百姓的钱全抢走,壮丁被抓去当奴隶九死一生,年纪大的被杀死甚至做成干粮吃掉,叫做两脚羊,虽然最近几年胡人不大吃人了,但是老王头可是清楚记得自己小时候那种惨状,自己家也有人被杀被吃掉,话说,边境上有几家和胡人没有血仇呢。这一次官老爷真的是开恩了,竟然开放县城,老王头一开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差点被王老爷家的管家抽耳光才醒过来这不是梦,这位官老爷真的是活菩萨呀,听说这位太守大人杨老爷今年才二十岁,那可是神仙下凡的人物呢,说还是东莱的本地人,杨大善人家的嫡子,怪不得这么心善。老王头下定决心,等这次兵灾过去,就给这位小杨老爷供长生牌位,求神仙保佑他做大官发大财子孙绵延世代富贵。

像老王头这样的农民很多,他们都很单纯,谁对我好我就感激谁,只要给他们一点点生存的希望,他们就肯于用自己的全部为这个所谓的恩人效死命,无比忠诚。不过这些都不是杨小瓜所考虑的事情,他是现代人,想的就是完成自己的职责,仅此而已,殊不知这种思想在古代竟然是官员中罕见的高尚,真的没法说了。

这一边,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老百姓慌乱而秩序的撤退,虽然走的路多一些,要携家带口走四五十里路才能到县城,但是对于庄户人来说,这算啥,有命在就是天幸了,还怕吃苦吗。岑业确实是一个治政的能吏,提前在每个县城都作了动员,叫城里的居民不分贫富,都按照户籍情况和居住条件收容一部分难民停留,他借着杨小瓜的大印对各县下了严令,一定要妥善安排,事后官府会酌情给军民一些补偿,但是谁要阻挠官府的安排叽叽歪歪的,那就严厉处置,造成人命的不排除死刑,在战时,这些命令并不是吓唬人,地方官真的有全权的,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太守可不是虚言,既然太守严令,那就没人敢冒犯了,这种情况就算是世家大族也明白配合才是王道。

放下他这边不提,再说河的北岸,渤海郡的鲜卑人也在蠢蠢欲动,游牧民族是掠夺者,所以要等着这一边收割好了才能出动,一个个磨刀霍霍的就等着来抢粮了。

在大帅府里,北魏的冀州刺史尉迟无双坐在那里也在召集会议。他是个很不像鲜卑的鲜卑人,外边传说这个杀人魔王极为嗜血,红头发绿眼睛的(欧洲人?)嘴里獠牙一尺多长(大象?)每天要吃三个儿童心脏才肯罢休,简直是恶魔转世一样,要多吓人有多吓人。实际上尉迟无双更像一个文质彬彬的汉族人,身材修长,白面髭须,高鼻梁大眼睛,除了头发卷曲之外没啥特别的,连鲜卑人常见的罗圈腿都没有,此人熟读诗书,还和很多大儒学过知识,一开口之乎者也,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杀人魔王,但是此人偏偏还就是一个大鲜卑主义者,主张彻底奴役消灭汉民族,一边吸收汉文化一边消灭对方的肉体,很矛盾也很统一。实际上,当年远东军事法庭的那些甲级战犯,大多是饱读诗书的人,照样会做出人类所不齿的恶行,甚至说,当年明治维新的时候,很多军国主义者是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诗句杀向幕府,最后拥立明治天皇发动甲午战争的,所以,文化和野蛮之间并不是矛盾的,相反的很统一。

“刺史大人,这一次很危险,您还是不要亲自出马了。”一名鲜卑将军建言道。

“为什么呢?长孙将军,说说你的理由。”尉迟无双似笑非笑,凝视着提出建议的长孙回。

长孙回咽了一口唾沫,鼓起勇气说道,“启禀刺史大人,听说最近南朝大换血,范晔做了冀州刺史,此人在南朝大大的有名,是世之名士,非同小可,听说他一力主张对大魏用兵,所以不会坐视不理我们的行动,恐怕会有大动作,为了刺史大人的安全,属下还是觉得我们几个人去就行了,刺史大人身份尊贵不应该亲临险地。”

“哈哈哈哈!”尉迟无双笑的很开心,眼泪都笑出来了,“范晔,哈哈哈哈,那只是个文人,他写写文章我是佩服的,打仗,那是要死人的,一个书呆子而已,能有什么本事,不足为虑。”他笑了一会儿,笑够了接着说,“长孙大人,我知道你一片好心,为了本帅的安全着想,但是我们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做将领的自然要舍生忘死为可汗效力,就像无敌大人那样,能止柔然小儿夜啼才行。”

“可是眼下对付的不是柔然呀,是南朝。”另外一个将领拓跋青山小声嘀咕道,他是拓跋燕的弟弟,虽然名气没有小八骏的拓跋燕大,但是总觉得自己不弱,对眼前这个道貌岸然的屠夫并不是很服气,总觉得对方除了无耻之外一无是处,仅仅靠凶残来震慑敌人,不过是被书卷气包裹的浅薄之徒罢了。

小主,

“你说的没错。”尉迟无双紧盯着拓跋青山的眼睛说道,“我们对面的是南朝,不是柔然,柔然人已经给无敌大人杀破胆了,南朝没有,所以我才有机会立此功勋,才有机会超越拓跋无敌大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