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和谈副使

黄河入海口地势宽阔而平坦,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此时的黄河非常的温柔,一改人们印象里那种波浪滔天势不可挡的印象,流速很平缓,很舒服。这给逆流而上的船队基本上没有造成太多的困扰,如果是水银泻地的样子,那这些船能不能平安抵达洛阳,就真的要画一个问号了。

船只到达的第一个港口是利津港,从东莱出发,在海上足足走了四天,这才抵达利津港,这个年代,这区区两百多里的航程已经很累人了,要知道在海上通常每二十天左右必须上岸修整和补给,否则就会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船员的败血症,虽然杨家船队早就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某些专利还是能保持多久就保持多久的为好,或许刘宋水军有些人知道怎么应对,但是并没有普及,至于说北魏方面,则是彻底对此一无所知了。

小主,

船队抛锚入港修整,整体来说,虽然船队规模不小,但是显然不足以支撑一场战争,南宫博宇早就知道有这样一只船队的到来,就没有大惊小怪的,按照正常流程,安排了船员的修整和食宿要求,也谨慎的派出士兵来监视船队,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至于南宫博宇本人就没有露面,他是堂堂刺史,封疆大吏,私自和敌国大臣交往是很危险的,当然要避嫌。

作为和谈的使者,范晔也约束了自己的船员,叫他们严守纪律,只在港区范围内活动,不要和北魏军民发生冲突,这些水军将士都是范晔一手训练出来的,还算听话,行为中规中矩,大家都不想在敌国莫名其妙的出事呀。

然而,无论如何小心,意外还是发生了。

早晨起来,船队发现补充的粮草不足,无法满足较长时间的行船需要(按照规定,每次行船必须带足最大数量的粮草和饮水,不管离目标港口有多近,这一切都是为了战时考虑,防止补给港突然发生战争或者其它状况而影响补给)。带队的水军统领刘十八不敢隐瞒,立刻通知了范晔和杨小瓜。

“怎么会这样!”范晔有一点烦躁的情绪,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正在笼罩着他,让他感知到这件小事后边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现在没有办法,我们只能照会南宫博宇,叫他立刻安排给我们送补给来,绝对不能冒险起航,正如叔父说的,这里边可能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故事,我们必须小心谨慎,还有,我们可能要改变船队的配置了,每艘船都要带上补给,以免补给船被打劫甚至火攻。”杨小瓜沉吟着说道。(通常大规模行动的时候,战船是基本没有补给的,都是后边的辎重船队在需要的时候上来提供粮草,这样做可以更大的增强战斗力,也可以在战斗的时候,让辎重船队远离战场,来确保后勤的安全。)

“可是辎重船和战船各司其职是水战的惯例呀。”刘十八是海寇出身,和杨小瓜没有打过交道,并不是很瞧得起这个年轻的副使,总觉得对方是靠着家世上位的纨绔子弟。

对于这个家伙的抗声反驳,杨小瓜倒是没生气,作为草根的灵魂,他当然懂得对方的所思所想,也理解对方对于膏粱子弟的羡慕嫉妒恨以及不信任,所以他并不发火,而是温言解释道,“刘统领说的没错,只是你说的水战惯例,其实是海战的惯例吧。”他看到刘十八的脸色有一点点红润(古代习惯海战的都是海寇,正规军和安善良民很少去海上)用手轻按了一下,没让对方辩解,继续说道,“在大河上水战会有不同,如果我方有自己的港口,就会把补给放在自家的港口,如果没有的话,鱼贯而行,河道狭窄,就很危险,一字长蛇阵很容易被有心人分段击破,如果敌人放过我军主力,直接在河道狭窄处用陆军纵火攻击辎重船队,那么战争就结束了。”

刘十八也不是一个执拗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主动投诚参与正式官军的建设了,他想了想,明白了杨小瓜的意思,武夫的思想比较直接,于是深深抱拳鞠躬,“多谢杨大人指点,刘十八明白了。”说完马上出去安排船队编组了。

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范晔笑着问杨小瓜,“此子若何?”

“这个刘统领是一个可造之才,我看他忠心耿耿的,叔父可以信赖他。”杨小瓜若有所思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