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通忽悠

见杨晓风答应了,韩云裳这才继续说道:“别说这汤不一般,就连这盛汤的碗都是大有来头。这可是我韩家的传家之宝,是打我太爷爷那辈儿传下来的……”

“那敢问韩同学,您的太爷爷是丐帮的哪位长老?”杨晓风可不打算放过任何打击韩云裳的机会,于是趁机又抢过了话头儿。

“你什么意思?”韩云裳正讲得兴起,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刚才你不是说你不说话了吗?”

“没什么意思。您不是说这个碗是您太爷爷传下来的宝贝吗?那这个碗就肯定不是个凡品,您太爷爷也肯定不是个凡人。我只是好奇而已,想确认一下。”杨晓风一脸坏笑的答道。

“你们家祖辈儿上才是要饭的呢!”韩云裳终于明白过来了,情急之下就连本地方言都给气出来了。

“诶,要不是今儿这场合儿,我非得给你‘拿拿龙’不可!”

“别别别,听我把话说完。”见韩云裳真急了,杨晓风立马又换上了一副笑脸。

“我就是挺奇怪的,这黑陶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可韩同学你居然拿它来盛汤。就这碗,还别说是您家传的古董,就算是现代的制品,这么大这么薄的一个碗也得值点银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呦呵!没看出来,你居然还懂得黑陶!”韩云裳立刻怒火全消。

“那你说说,我这碗是怎么回事?”

“懂,谈不上,我也是道听途说而已。”这回又轮到杨晓风“教授讲课”了。

“要说这黑陶啊,在咱们华夏出现的时间可要比瓷器早得多,少说也得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就您这碗来说,它到底有多少年历史了,这我还真不敢说,因为鉴定古董我目前还不会。但我刚才不是说了嘛,就算这个碗是个现代制品,也得值点银子了。”

“如果从历史文化的价值来看,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把您这个碗比作登瀛楼的四喜丸子,那刚才那个碟子就是一坨狗屎。”

听了杨晓风这几句话,韩云裳虽然心里高兴,但又总觉得哪不对。不由得低头看了看这碗汤,又看了看边上那碟子寿司。心道:感情我把四喜丸子和狗屎都放一块儿了!嘿,杨晓风这嘴可太损了!

想到这里就想发作,可转念又一想:人家刚才可是一个劲儿的夸我这碗来着,自己没道理跟人家发火儿啊。干脆,我也别跟他在这碗上边儿费唾沫了,别一会儿再让他给我绕进去。

想到这,韩云裳也换上了一副笑脸道:“杨晓风,算你还有点见识。但这碗里的汤你认得吗?”

“您恕我眼拙。”杨晓风一脸的谦虚谨慎。

“感情你杨晓风也有不懂的,我还以为你是个‘万事通’呢。”韩云裳一脸的洋洋自得。

“那我就让你好好长长见识。你给我听好了,这就是在柘蟠国历经数百年才传承至今的味增汤……”

“还别说,经您这每一介绍,这看起来还真像。”杨晓风再次抢过了话头儿。

“什么叫‘真像’啊,这本来就是……”说到这,韩云裳感觉到自己又被杨晓风给带跑偏了,于是赶紧收住话头儿,制止杨晓风道:“我说话你别插嘴行吗?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

“行行行,我不插嘴,您接着说。”杨晓风一脸的坏笑。

“好好儿听我接着说。”说到这,韩云裳左手端起碗,右手比划着冲众人继续讲解道:“这味增汤可不是一般的汤,在它身上承载着柘蟠国数百年来的饮食文化,见证了数百年来柘蟠国美食文化的发展。”

“而我手里的这碗汤,更是被称为味增汤中的‘活化石’。因为这碗汤是柘蟠国厨艺大师井村桂子女士,依照柘蟠国味增汤最传统的做法精制而成。可以这么说,喝了这碗汤就等于喝到了味增汤数百年前的味道。”

韩云裳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众人立即安静了下来。谁也没有想到,就这么一碗“不明液体”居然还有这么大的来头。

见众人都被“震住”了,韩云裳又恢复了刚来时的阴阳怪气,不紧不慢地说道:“怎么样,杨晓风,这汤是你那豆浆能比的吗?”

“你是不是也要说这味增汤也是从华夏流传到柘蟠的吧?如果是的话,那就请你给我们大伙儿讲一讲,这味增汤在华夏是怎么流传至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