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于是,王奎望心中的疑虑消散,
开始为义诊小队的成员安排住宿。
毕竟他们这么晚赶来,作为东道主,他必须尽责。
他让妻子准备了干粮,又安排了几间空屋给他们。
然而,陈小安拒绝了,
他从一开始就打算在外头过夜。
这个季节的夜晚,户外比室内凉爽。
"哈哈哈,陈小安这个提议挺好的嘛。"
"大家不如就地休息,享受一下夜晚的风景吧。"
李教授笑道。
"李教授,您就不用了,您年纪……"
陈小安显得有些为难,想劝李教授进屋休息,
毕竟他的年龄摆在那里,不能与年轻人相比。
"嘿,小伙子,是不是嫌我老了?"
"告诉你,我身体棒得很。"
李教授态度坚决,其他人也不好再坚持。
最终,只有一位女队员进了屋睡觉。
那个时代的性别观念还是很严谨的。
马五把大家送到了指定地点,并没有急着离开,
而是留宿在王家屯一晚。
直到第二天清晨,他才独自离去。
有村长王奎望在,当陈小安义诊小队起来时,
宽阔的村场已有许多村民等候着。
填饱肚子后,他们发现桌椅已经准备妥当,
村民们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待。
"乡亲们,"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来自四九城的医生团队,
他们是为了我们免费诊疗而来,
几位医生不畏辛劳,来到我们这里,
让我们一起热烈欢迎他们。"
王奎望作为村长,几句话就调动起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对义诊小队成员的态度也多了几分友善。
"好了,时间不早了,大家不要拥挤,
按顺序排队,一个接一个。"
昨晚,马五向王奎望讲述了在马家庄发生的事情。为了消除村民和医生之间的误解,王奎望作为村长全程在场监督。
陈小安的义诊团队成员们纷纷带着药箱,各自找到位置坐下。队伍里其他人的年龄明显,村民们并未特别在意。然而,当他们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身着白大褂坐下时,人们的反应却变了。
"咦,这位小同志年纪轻轻,医术真的可靠吗?"一位村民疑惑道。
"不行,不能让他看病,万一出了问题,找谁负责呢?"另一个人担忧地说。
"对,找个年长的医生总是稳妥些。"大家一致认为。
原本人群分散在桌前,但当他们意识到陈小安也是医生后,瞬间围拢过来。李教授那排的人数最多,陈小安内心有些无奈,毕竟他的面容似乎不太受待见。
正打算开口,王奎望的声音传来:"我说你们是怎么回事?城里来的医生来义务诊疗,你们还挑三拣四,简直是惯坏了!"
"听着,这位陈小陈医生医术高明,我女儿的婆家马家庄的乡亲们都清楚,能被他诊治,是你们的福分。"王奎望解释道,并走向陈小安。他首先请陈小安为自己检查。
话音刚落,王奎望已伸出胳膊。看到村长如此支持,陈小安不再犹豫,开始给他把脉。这一幕被村民们看在眼里,受到鼓舞,陆续有人上前排队。
陈小安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干扰,为王奎望把脉后,松开手。"王村长,您的身体状况良好,只是腿上的旧伤偶尔会发作,挺困扰的。"说着,陈小安注意到了王奎望的腿。
王奎望惊讶不已,原来自己腿上的问题被这个少年一眼洞悉。这是他在战争年代留下的伤,那时年轻不懂保养,最近天气变化时疼痛加剧,让他夜不能寐。
"陈小陈医生,你的医术真厉害,一下就看出来了。"王奎望惊叹道,随后对陈小安竖起了大拇指。
"如果连这点问题我都察觉不到,就不会坐在这里了。"他说道,"你的旧伤需要针灸和草药调理,两疗程后会有改善,但要完全治愈需要时间。"
"真的可以治愈吗?"王奎望询问。
"当然可以。"陈小安坚定地回答。
于是,陈小安取出银针,要求王奎望卷起裤腿,当众进行针灸。李教授在一旁仔细观察,陈小安的动作精准有序,每个穴位都找得恰到好处,让李教授深感欣慰,心中暗自赞叹:宋师兄的医术后继有人了。
半小时针灸完毕,陈小安收起针,又为王奎望开具药方并调配了两副药。接着,他看向下一个等待的村民。在四九城郊区的王家屯,村民们在朝阳下排队,而陈小安的信誉在王奎望的带领下,得到了村民们的更多信任。
在这一片区域,队伍不断涌现。
也有旁观者在围观。
直到陈小安审视了五六位病人之后,
村民们终于确认,
这位少年的医术确实超群。
陈小安的义诊还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