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我来解决吧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饭。

看着食量越来越大的儿子,赵桓和朱琏还是挺开心的,毕竟儿子吃得多,说明身体好!

“谌儿,在河北三路这半年,你干得不错!”赵桓开始夸奖儿子。

朱琏知道这父子俩要谈正事了,于是说了两句,就转身离开。

“你和西军的商量,我已经知道了,用这个方法不错,让他们更深入的和朝廷捆绑在一起,西军算是除了你麾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了,这股力量,一定得靠近朝廷才行。”赵桓道。

“孩儿也是这样想的,太上皇一直赖在江南不肯北上,南方咱们又不能马上派兵南下,所以一定要拉拢西军才行。南方虽然财富众多,然而却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只要我们解决了金人的问题,孩儿率大军南下,江南可传檄而定。”赵谌道。

“太上皇离开镇江,去了苏州,虽然贬了蔡京父子,可是童贯和朱缅还是一直带在身边……朱缅在东南根深蒂固,如果真是铁了心和朝廷为难,朝廷想从江南之地收税,那就有些难了。”赵桓叹息道。

“父亲不用担心,只要北方的各路服从朝廷,南方确实不算什么,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不肯送粮食过来,所以孩儿才在河北三路多用公田法,就是为了保证粮食充足,有粮食,士兵才有力量去打仗。”赵谌笑道。

他还真没把大画家放在眼里,就大画家那德性,在江南,也不受人待见。

也就是他在河北搞公田法,让江南的士绅们有些担心,所以态度有些暧昧而已。

但是暧昧归暧昧,赵桓这边有大义,江南士绅敢站在一个已经失势而且无德的太上皇身边么?

至于赵构……就算他跑去了江南,问题也不大。

历史上他能在江南稳住,主要就是因为老赵家的嫡系就他一个了,就算这样,也被金人打得好惨。

那时候的南宋是抵抗外地,士兵有勇气作战,可是和北方正宗的朝廷作战……又有多少人会奋起一搏呢?

更何况赵谌还会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就算是士绅,站在自己这一边,才是正确的。

“说起来,张叔夜去找你诉苦了?”赵桓问。

“正是为此事来找父皇。”赵谌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