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作妖的太上皇

第一个就是赵桓捏着鼻子同意在大内继续供养太上皇,第二个则是因为花石纲的天怒人怨,江南从百姓到士绅到官员,全部都不欢迎太上皇,他在镇江差点都穷得没饭吃了,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到汴梁,接着就被金人一锅端,冚家富贵了。

而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

本来赵佶在镇江,已经是左右为难,就算赵构和张邦昌逃到了他这边,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江南士绅还是不欢迎他。

李纲那时候也来劝过赵佶回去,然而赵桓现在底气比历史上可就大多了,他带来的条件是,先撤蔡京父子、童贯和朱缅的职务,然后把太上皇请回来,在大内居住,供养一应不缺。

历史上虽然赵桓最后还是把这几个弄死了,那却是在赵佶回到汴梁之后才下的手。

听到这个消息,赵佶就不愿意回去了,毕竟他知道这几个算是他现在最后能用的人了,赵桓现在是皇上,百官理论上都是吃他俸禄的,谁还会跟着他?

更何况朝堂上他留下的白时中李邦彦可都是靠边站了啊!

历史上他能回去还是因为朝堂上他的人还是很多,第一次汴梁之战后,徐处仁李纲靠边站,中间也有很多是赵佶串联出的力。

现在回去啥都没有了,赵桓是说要给他供奉,到时候供奉什么还不是赵桓说了算,过两年一杯毒酒,就说太上皇殡天了,谁还能来查是不是自然死亡?

但是困在镇江,也真是没有去路啊。

就在这样僵持的过程中,赵佶却意外的发现,事情开始起了变化……

赵谌在河北三路推公田法,并且把那些逃走的大户田地都收了之后,江南士绅的态度,开始松动了。

这让赵佶顺利的渡过了长江,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苏州。

来到苏州之后的太上皇开始变得亲民了一些,甚至不断放下架子接见各地的耆老们,感叹一下河北的饱受蹂躏,时不时慈爱的表示赵谌这个孙儿有时候确实做事有点激进,不过他出发点是好的,把田地拿出来献给朝廷,也是为了国家好吗,大家应该多支持朝廷和太子的做法,为我大宋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对于江南的士绅和富户来说,赵佶打的是什么主意,那真是听一句话就能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