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不是真相的真相

“先说‘长城’任务吧,我们现在所进行的‘长城’任务只是‘长城’任务的一部分。”杨爱民说完这句就点了根烟,靠在椅背上看着天花板,“‘长城’任务其实是一个很宏大,多方面、多部门联合参与的一个世纪工程。

这个任务在解放之前其实就已经存在了,我们后来不过是继承了下来。

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安阳殷都区因为盗掘甲骨发现了一处古城遗址,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殷墟。然后在1928年的时候,傅斯年傅先生大力支持并主持了第一次为期十八天的试掘,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

傅先生本来就是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当时在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后发现先人有着很高的科学技术运用,但是传承却有着明显的断代。他们只能运用一些更早的遗留下来的高科技工具,而不能自己再进行制造。

1929年初,李济先生应聘出任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领导并参加了安阳殷墟的正式发掘工作。在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前,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当时在王陵区的发掘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高科技工具。

1950年,我们对武官村大墓进行了发掘,但是却没在里面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在1976年的时候我们有了重大发现,当时在小屯村西北地发现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的墓地,在这个墓地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东西。

在主墓室的棺椁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直径31.415厘米的玉盘,上面刻画了一些甲骨文和类似坐标的图案。后来我们解读了这些甲骨文和图案,上面的坐标指向了五个地方,分别是‘归墟’、‘讙头国’、‘姮娥’、‘荧惑’,还有一个被称为‘源始’的地方。

当时的科研人员把这些研究成果报上去后高层就制定了‘长城’任务。整个任务是分为五部分的,我们现在负责的就是‘归墟’的这一部分。

‘归墟’就是我们所探寻的地方,就是现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挑战者深渊,863计划就是‘归墟’探索的开端。

‘讙头国’就是南极,1984年我们的首支南极科考队就登上了乔治岛,这一点他们是早于我们的。

‘姮娥’就是月亮,对应的就是04年正式开始的‘嫦娥’探月计划,截至目前已经发射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共计四颗探月卫星,‘嫦娥五号’的发射也已在计划当中。

这里我特别解释一下为什么对月亮会有这么多次的探索,在76年发现的那个玉盘背面记载着月亮是被从地球上分出去的,你们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月亮的物质总量刚好能把太平洋填满,而且月球上有着极其丰富的氦—3,储量是地球的20万倍以上,但是为什么地球上的氦—3储量为什么会这么少呢?

我们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猜想,这些氦—3是被故意分离出去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分离出去,也不知道是谁分离出去的。

还有‘荧惑’,‘荧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火星,与之对应的是火星探测计划,09年的正式实施,在今年四月正式命名为‘天问’计划,并计划在明年,也就是1年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天问一号’。

关于火星和地球的关系有研究指出它们是兄弟星球,行星演变研究推测它们是同一时间段诞生的。玉盘背面记载着‘荧惑’上曾经有过文明,它俩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同处在宜居带而地球有生物而为什么火星上没有生物,还有地质、地理、空气、气候、磁场等方面的差异。

最后就是‘源始’,刚开始我们还不知道这两个字指的是什么地方,后来到1992年时才知道‘源始’这两个字指的是银河系的中心黑洞。当年‘天宫’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11年9月29日我们把‘天宫二号’送上了太空,16年9月15号把‘天宫二号’也送了上去,这其实是在为超长时间超远距离的深空探索做准备。

与之对应的还有94年确定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天眼’工程和15年发射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简称DAMPE),这两个工程主要核心就是对银河系中心黑洞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