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炮台群总计有大小火炮328门,其中多数火炮仍旧是前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任时期铸造老炮,洪名香任内先后为虎门炮台添置了118门新锐的萨克拉门炮与各炮台的老炮混用。
唯有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两个炮台所装备的大炮是清一色的萨克拉门托炮,弹药储备也最多。
珠江口东岸的沙角炮台和位于西岸的大角炮台相距达4公里,原本的老炮射程短,火力无法完全覆盖珠江口。
但在换装了萨克拉门托炮之后,这两座炮台终于能够完全封锁住珠江口,消除了射击死角,虎门之役正是这两座遥相呼应的炮台重创了进犯广州的英军舰队。
可见洪名香对这两座炮台的改造是相当成功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
虽然在上次虎门大战中,东岸的沙角炮台为英军所占领,沙角炮台上的大炮也被英军毁坏,但洪名香还是拆东墙,补西墙,将其他炮台上的萨克拉门托炮挪到了沙角炮台。
同时吸取经验,对炮台已经损毁的砖石结构,用三合土改筑,避免石块被敌军舰炮击飞后飞溅伤人。
不多时,英军登陆艇接近了海滩,船上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跳下海,将步枪举过头顶,冲向浅滩,快速地趟过水,登上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前的海滩。
负责守卫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除了洪名香的广东水师外,还有虎门镇的绿营兵。
满清朝廷在广东滨江临海之地设立了广东边防七镇,即虎门、潮州、南澳、琼州、高廉、英德、惠州碣石七镇,由七镇总兵分防。
七镇总兵上设提督广东省军务总兵官一名,总领广东七镇军务,俗称广东提督。
然而满清当局设立广东提督初衷是分广东督抚的兵权,为避免广东提督和广东督抚走动过于频繁,顺治十八年广东提督驻地由广州府迁移至惠州府碣石镇。
是的,广东提督的驻地不在省城广州,也不在广州与东莞之咽喉的虎门头,而设在惠州,刻意降低了广东提督指挥广东绿营的效率。
更骚的是,清廷后又增设广州将军一职,该职只有旗人宗室方可担任,负责统领广东八旗兵。同时清廷又授予了广州将军节制全省绿营兵的权力。广州将军权力之大,地位之高,就连两广总督都要退让三分,更不用说广东提督了。
广东提督驻地设在惠州,广州将军又统领八旗,节制绿营,和广地提督,总督权力重合,造成广东军事指挥体系混乱,广东七镇虽然名义上有超过5万的绿营兵,但调遣困难,实际上能投入一线作战的广东七镇绿营兵少之又少。
第一次福寿膏战争期间,清军号称有80万大军,实际上却是也有80万(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不过清军职业化程度低的令人发指。
而参战的英军前后投入的总兵力也不超过2万人。
双方兵力看似悬殊,然而清军兵力分散,出于防范汉人兵将造反的目的,绿营中的营并不是以营为单位集中驻扎,而是分布驻守在几十个哨卡的,几人一伙,分散在当时的市镇要冲汛口。
绿营职能更类似治安警察,重在对内治民,而非御敌外侮。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绿营是用来对付你们这些汉人屁民的,不是用来对付洋大人的。
有机会以营为单位驻扎的,只有督抚的标营。而一省又能有几个督抚,几个标营?
更何况绝大多数督抚更愿意将家丁性质的标营作为督战队使用,而非直接投入战场和洋人作战。
因而具体到每一次战役上,英军在兵力上并没有太大的劣势。
虎门镇的绿营兵见英军已经登陆,面对寥寥五六百名刚刚登陆的英军,虎门镇绿营上至总兵管刘永昌,下至跟役、余丁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趁着英军登陆部队尚未完成列队半途击之,而是撒丫子头也不回地就往北面跑,直接将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上的广东水师炮兵暴露在英军登陆部队的枪口下。
虎门镇的绿营兵一跑,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上水师炮兵瞬间裂开,人心浮动。
刚刚指挥完海战上岸的洪名香正准备前往虎门虎门炮台视察,亲自坐镇虎门炮台,就得知虎门镇绿营兵已经溃散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洪名香顾不得一把老骨头身心疲乏,急匆匆率领标营马不停蹄地赶往沙角炮台,并命令自己的副官康恩泽另率一营驰援大角炮台。
半路上,溃散的绿营兵洪名香是挡都挡不住,杀都杀不尽,连续毙杀了三十几名逃兵也没有阻止虎门镇绿营兵溃逃的脚步。
“刘永昌!你身为虎门镇总兵官,岂可临阵脱逃?!”
洪名香认出了在标兵簇拥下仓皇北逃的虎门镇总兵刘永昌,他拦住了刘永昌的去路。
“洪军门,我敬你官比我大,我才喊你一声军门,我归广东提督统辖,不归你们水师统辖,我带兵在这里已经守了半个月,也算对得起朝廷,对得起你了。
还望洪军门高抬贵手,放咱们虎门镇弟兄一条生路!我刘永昌感激不尽!”
放在平时,刘永昌是不敢对洪名香出言不逊的,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虽然虎门镇绿营不归洪名香统辖,但洪名香毕竟是提督。
不过眼下,洋人都快打上来了,为了活命,刘永昌口不择言也顾不得许多。
“大胆!”
洪名香见事态紧急,加之刘永昌出言不逊,气上心头,拔出柯尔特六子转轮手枪直接一枪毙了刘永昌,随后又厉声对刘永昌的家丁们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