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满清其他督抚大员,就自家将军这边也是能以张长庚为例“讨封”的。
作为荆州系坚定的“封王派”,金道台心思再度活跃起来,热衷并积极推动二王守望相助的新局面。
如此,自是替张长庚说了不少好话。
王五朝老金瞄了眼,又看向脸上陪着笑容的老张外甥,嘀咕一句:“皇军来之前你们欺负我,皇军来了你们还欺负我,那…皇军不是白来了吗?”
“五叔将军这话是?”
章阿庆同金冠三都是一脸错愕,不知道这个皇军又是哪家的兵马,又欺负了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五只是一时感触,老张这会给他的感觉像极了贾队长。
老子在清朝当的是总督,要降了还是个总督,老子还不如不降!
这大概是老张的心理话。
尽管知道老张实际也是投机分子,但为了促成武昌的和平解放,以便让吴军尽快过江把清廷干翻,王五还是捏着鼻子默认了老张可以先自己一步成为王。
只欲让金冠三替自己写封信给老丈人替老张争取一下,说明武昌和平解放重要性时,未想章阿庆却说他舅舅还有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是易帜的基础,如果无法满足这个条件,那没的谈。
见章阿庆说的这么严肃,王五不由好奇:“什么条件?”
“请大元帅速定大明名号,立怀宗后裔三太子定王为帝,以鼓舞天下忠义!”
章阿庆说这个条件是他舅舅同武昌城中文武一块商定的。
换句话说,这是武昌军民给吴三桂提的条件。
如果吴三桂不同意立定王为帝,则武昌誓死不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王五疑惑老张这个投机分子给自己弄个王爷不是挺好么,怎么还把自己塑造成崇祯忠臣了。
章阿庆也没有隐瞒,说武昌城中有不少故明官员,这些人在得知吴三桂起兵造反后就开始利用各自人脉影响他舅舅,希望他舅舅能够响应吴三桂举兵反清,重振中国。
为首人物一个是谢四新,一个是李少祥。
谢四新原来是洪承畴的亲信幕僚,在辽东时就与吴三桂相识结为至交,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谢四新对此心灰意冷,恰不小心坠马受伤,便辞官回了故里。
李少祥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明亡后同郑成功、张煌言屡图恢复,屡败屡战,抗清不屈不挠,清军攻陷舟山后李少祥与张煌言走散便欲往厦门投郑成功,半路被清军俘获关押于南京,后被释放安置于江宁。
这些年来同顾炎武一样南奔北走,阅尽天下河山。
得知吴三桂起兵后,正在湖南的李少祥主动到武昌做张长庚的“工作”。
谢四新则是与仆人返回徽州老家的途中,被张长庚组织的沿江“守备队”给当作明军奸细抓到了武昌。
随着吴军进展讯速,各地响应者众多,尤其当得知湖南巡抚韩世琦弃长沙不守外逃后,张长庚意识到随着湖南的全境“沦陷”,江北的荆州、汉阳又被王五所据,自己镇守的武昌城已是一座孤城后,其便有了“投机”念头。
一是想凭借武昌这座重镇为他换得在新朝的政治地位;
二是也想把自己洗白白。
加之故明官员对他的不断影响,武昌城中不少官员也倾向反正,老张就只能加速投机脚步。
为此,派外甥前来荆州游说王五对他的支持。
只要王五不趁火打劫,他这边还是有与吴三桂谈判资格和筹码的。
“此事有没有商量余地?”
浮尘子他们出发虽有几天,这会肯定没到浙江,想把王士元弄回来送到吴三桂处也需要时间,可吴军主力已经向武昌开来,因此王五觉得吴三桂会同意封王,但不会同意立三太子为帝。
因为,没这人在。
至少,眼下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