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导火索,那位折断旗杆的闯营老兵一下点燃了在场老兵心头怒火,他们群情激愤的反对投降吴三桂,更有脾气大的老卒想到当年惨死在吴军刀下的同胞手足,火冒三丈的将发下来的吴军旗号撕个粉碎。
聚集在校场的上万即将出征的明军将士被老兵们情绪带动,也纷纷诉说不愿当吴三桂这个大汉奸的兵。
其中不乏曾在荆州追随过王五的西山老卒们。
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李复国不由眉头紧锁,见王五表情凝重,忙有些不好意思道:“不能怪他们,这事还没来得及传下去。”
“世子放心,我没有怪他们。”
王五点了点头,形成“联吴抗清”决议时间太短,除了统一认知的“高层”外,底下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只知奉命赶到樊城,具体做什么也不清楚。甚至很多人尚不知道吴三桂已经称帝,吴军渡江北伐。
就是赵进忠、张天望他们这些带兵将领,也是刚刚才得知此事,由于时间原因他们也来不及向下面传达,更没有时间做思想工作。
所以眼前这一幕是意外,也是必然。
怪不了任何人,更不能怪这些情绪激动的老兵。
毕竟,没有人比他们更恨吴三桂。
过去的血海深仇不报不说,反而要给仇人卖命,这事搁一般人还真无法接受,脑子拐不过弯很正常。
但现在闹这一出无疑会动摇军心,进而导致王五诱使达素战略误判的目的失败,对整个抗清斗争将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有鉴于此,王五便准备出面安抚,尽量同这些老兵解释清楚,争取他们的支持。
哪怕心里仍然想不通,也必须执行命令。
为此,他甚至准备把一些闹的凶的先关押起来,等他们冷静了再说。
总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只他刚准备出面,李复国已经走到官兵面前开始安抚将士情绪,解释之所以打吴三桂旗号不是因为忠贞营投降了吴三桂,而是决定同吴军一起共同抗清。
“合作不是投降,是为了更好的打击满清,只有将满鞑子赶出中国,我们才能让全天下为鞑子奴役的百姓恢复衣冠”
作为虎帅之子,李复国是忠贞营承认的第四代“领袖”,在一些老闯军心目中更是大顺的太子爷,他的出面自然让一些情绪激动的老兵开始冷静,继而思考联吴抗清到底对不对。
自个又能不能过得了心中那道坎。
皖国公世子刘亨见状也赶紧上前将最近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众人,重点是吴三桂大军已经渡江北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