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车疾驰在东北大平原上,车窗外漫山遍野玉米和大豆。
从燕京到哈尔滨有好几千里的路程,他们四人没有选择乘飞机而是坐上老式的绿皮火车,慢悠悠向北行驶。
用他们的话说,急啥?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沿途皆风景。
反正包括杨柳在内的巡演团队工作人员已经乘坐飞机赶到哈尔滨,和当地的承办公司正在紧张的筹备,我们按时赶到即可。
四人坐在软卧车箱里,看着外面的风景,喝茶聊着天。
“到了哈尔滨,我要先回趟家看看我老娘。”张扬说道。
“行,公事私事一块办。”
“还有,去《钢的琴》拍摄地去看看。”
几年前张扬个人出资2000万,筹拍这部《钢的琴》,为此曾在哈尔滨郊区找到一个废弃的工厂,不惜重金按照剧本里的描述搭建了厂房,还有那座钢制的钢琴。
这部电影上映深受好评,票房却不尽人意,亏了600万。
不过张扬却不后悔。
用他的话说,拍片对他来说是没什么卵用,可是人这一生只能做对自己有用的事,那也未免太无趣了?
现在大伙听到张扬突然提到这事,一致同意。
俞冬青他们是坐K4493次列车,到了HEB市次日凌晨七点,出了站台,杨柳带着了几个工作人员已经接站。
坐上一辆依维柯,杨柳告诉了日程安排:明天早上去哈尔滨会展中心体育馆熟悉场地,中午休息,晚上七点半准时演唱,承办方表示诚意,今天安排了去太阳岛游玩半天。
“程经理说,秋天的太阳岛也很美,五彩斑斓,如油画般细腻,很值得一去。”杨柳笑道。
没想到俞冬青摇摇头:“就不必麻烦程经理了,我们打算去《钢的琴》拍摄地看看,还有,张扬要回老家看看他母亲,没多少时间。”
去《钢的琴》拍摄地看?
杨柳略微诧异,不过很快就说道:“行,我和程经理去沟通。”
俞冬青他们住在距离会展中心体育馆附近的哈尔滨新巴黎大酒店,乘车赶到简单洗漱,又在酒店吃了包子、稀饭,便乘车赶往《钢的琴》拍摄地。
拍摄地是在市郊一个废弃的工厂,俞冬青他们赶到依旧是一片废墟。
爬满枯藤的老墙,塌陷的厂房屋顶,堆满废料的建筑角落和颓败杂乱的工厂车间,和拍摄时候一模一样。
俞冬青他们四人走进厂房里中央,那架钢制的道具钢琴依旧在,不过已经锈迹斑斑。
张扬站在跟前默然无语。
仿佛又看到自己的老爸和一帮工友们上工的时候的热火朝天和下岗后这里以肉眼能看到的速度衰败模样。
几十年过去了,张扬依旧还清楚的记得。
“张老师,我听这里马上就要征地拆迁,作为经济适应房的安置点。”说话的是一个男青年,承办方派出来专门陪同他们的。
俞冬青知道,对于张扬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企子弟而言,有一种很深的国企情怀。
这里记录着他父辈的一生和他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