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内地半导体之父的中夏“芯”愿(3合1)

琉球也是中夏的,也算是离实现梦想近了一步。”

赵德彬不动声色地问道:“张博士是要离开得州仪器,为琉球的湾积电工作吗?”

“不是,虽然湾积电曾经邀请过我几次,但都被我拒绝了。

我在得州仪器待得挺好的,暂时没有离开得州仪器的打算。”

“我听说湾积电的创始人张中谋就曾在得州仪器工作过很久,你们是来自琉球的同胞,你与他熟识吗?”

张孺京哈哈一笑:

“莫里斯(Morris Zhang,张中谋)的资历比我老多了,他应该比我大接近二十岁。

他是得仪得第一个中夏员工,在1987年回到琉球创办湾积电时,他已经是公司的资深副总裁了。

我曾与莫里斯共事过大概十年左右,我与他认识,但几乎没什么交集,因为我和他的等级差太远了。

我的上司叫作马丁·库伯,马丁的上司叫柯尔克·邦德,柯尔克的上司叫罗恩·瑞切尔,罗恩的上司才是莫里斯,他是我老板的老板的老板。

虽然我与莫里斯同为琉球人,但我总感觉,我和他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

赵德彬又问:

“湾积电暂时离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一些差距,但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强势的半导体公司恐怕就是琉球的湾积电了。

目前,湾积电正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收拢人才,并且还愿意为人才花钱,据我所知,许多在丑国工作的华人和琉球人都去了湾积电。

小主,

请恕我冒昧,为什么张博士你不考虑回琉球呢?”

“说实话,湾积电给我开出的报酬十分丰厚,还向我许诺了湾积电的股份。

本来我对于回国工作也是比较向往的,认为总算可以为中夏作出贡献,便与湾积电进行接触。

然后,我就发现了湾积电完全没有在内地建厂的打算,我回去的心思就淡了。

不过,我也知道,现在的中夏内地,不管是技术、人才,还是设备,都是非常短缺的,我的内地朋友告诉我,内地的芯片行业至少要比丑国落后二十年,想一步到位在内地建立半导体工厂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想先在这边等待机会,也许,在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刻,我就会回到内地建厂。”

张孺京并不知道赵德彬来找他的真实原因,更不知道赵德彬准备在中夏建立芯片工厂,赵德彬在电话里略微透露了一下自己投资了AMI,这让张孺京只是以为赵德彬是想请他到AMI工作。

虽说赵德彬这么一位大老板千里迢迢地从加州飞来见自己,令张孺京十分感动,但感动归感动,AMI的实力摆在那里,根本就没能力建厂,张孺京这么一位“建厂狂魔”到了AMI,估计也就只能坐冷板凳。

所以,张孺京就用这么委婉地方式表达自己暂时不想离开得州仪器。

没想到,张孺京说的“想到内地建厂”一事,正中赵德彬的下怀。

在试探出张孺京是真心实意地想在大陆建厂,赵德彬诚恳地问道:

“张博士,我今年正在筹划在洪港建立主板制造厂和晶圆厂。

等到在洪港搞得差不多后,就准备到内地的粤东省浅川市建立晶圆厂。

目前,浅川的芯片设计中心已经在建设之中。

不知道张博士有没有兴趣回到中夏,来和我一起发展中夏的芯片事业?”

张孺京正在拿着杯子喝水,闻听此言,他的手一抖,杯子里的水洒在了他的前襟上,但他毫无所觉,而是激动得拉住了赵德彬的胳膊,难以置信地问道:“你真的会在大陆建晶圆厂吗?”

赵德彬笑着点头:

“是的,一定会在内地建厂。

之所以先在洪港发展,是因为内地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不然也不必这么麻烦了。

如果张博士你愿意到洪港的保护伞电子工作,我们给出的待遇一定会比得州仪器丰厚许多。

我知道,洪港的技术与丑国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资金和资源也都会向着保护伞电子倾斜。”

张孺京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赵德彬没有再出声打扰,等待着张孺京的答复。

只用了几分钟,张孺京便考虑好了,他对赵德彬说道:

“我就是中夏人,我以做中夏人为荣。

如果中夏还不够好,我想努力让中夏变得更好,所以,我是很愿意回来的。

只是,我还需要跟我的家人商量一下。

我想,他们应该会支持我的想法。”

本章是周五和周六的章节,因为一次写了三章的缘故,所以发晚了。

因为身体的原因(今天晚上写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不舒服),可能周六就只有这一章。

当然,如果我周六情况好、有时间的话,也会再写一章哒~

啊哦,写完这一章,提醒我本书已经100万字了。

恭喜我自己,100万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