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苏砚不是说要“寻个清净之处”突破吗?敢情这清净之处是在门口??
想了想,苏砚没有解释太多,只是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更温和一些,“不要想太多,我对莲华寺没有什么成见,只是......”
他本想说,“那件事”未完成之前,愧于面对佛祖之像,但是想想不能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因此暗中用神识探查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后,他临时改口道:
“只是心血来潮,有心效仿昔年佛祖之举,你们看,我上岸后走了几步?”
众僧闻言回头一看,苏砚身后不多不少,正是七个脚印。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一个黑面头陀,他一拍光头道:“原来如此,是我等唐突了。”
其他几人也逐一琢磨过来,面有恍悟之色,于是在明法的带领下,他们齐齐恭敬退去,面有钦佩之色。
等他们走干净了,苏砚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据佛经上记载,昔年佛祖释迦牟尼刚一出生,就立刻在地上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出现一朵莲花,站定之后,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为尊。”
这既是佛教中“步步生莲”的出处,亦是在点明“本我”、“本性”的重要之处。
现在却被苏砚拿来当做忽悠人的借口,也是委屈佛祖了。
确定人都走干净了,苏砚也不挪位,就盘坐在原地,五心朝天,闭目养神,缓缓调节呼吸和心境。
按照之前和师父定好的方案,苏砚冲击结丹,也是继承灵素经的观想法门,要到第四境后才会完全转用太阴宝诰的观想法。
随着他的状态调整到最佳,只见九天之上有无尽月华如瀑落下,形成一道银白色的光柱将他笼罩住。
现在的苏砚,已经不需要借助明月钥,就可以随意做到接引这种程度的月华了。
然后他沉浸在月华中,一边全力汲取外界的太阴之力和灵气,一边在心中默诵太阴宝诰的结丹真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玄光映太阴,八达且朗明。澄神曲室里,仰彻曜上清。”
“华池莲花开,神水金波静。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不得不说两经确有相通之处,随着“天地一轮镜”这一句在心中落下,苏砚的丹田也出现了奇妙的变化。
原本丹田内,有一片由太阴天液汇聚成的无边汪洋,海天之上又有一轮皎皎明月,它散发出柔和、明亮的光芒,光中蕴含着一种玄之又玄的道韵,仿佛天地奥妙尽在其中。
明月倒映在平静无波的海面上,又形成了一轮看上去极为真实的明月倒影。
天上一轮月,海中一轮月,彼此相映成趣。
随着那一句落下,海面上的倒影忽然大亮,原本平滑如镜的海洋,更是快速搅动了起来,竟然凭空生出一道水龙卷,让那轮明月倒影滔天而起!
十分奇异的是,如此大的动静,居然没有让水中那轮明月有丝毫晃动、破碎的迹象,仿佛它拥有完整的月之实质,并不单纯只是倒影。
天上明月亘古不动,海中明月直冲而上,结果就是两者完美地覆盖在一起,彼此重叠成一个。
苏砚早在青城宫中,还未下山之时,就多次尝试这么做。
但是每一次,双月重合不到一个呼吸,承载月影的海水就会立刻崩溃,月影也会随之与明月分离,无力地重归海面之上。
直到这一次,苏砚时隔两年半再次尝试,双月稳稳重合,并未分离,水龙卷依旧在底下提供着稳定的支撑。
眼见第一步十分顺利,苏砚心中泛起淡淡的喜悦;下一瞬,他又将这喜悦摒弃,以绝对冷静的状态进行下一步。
结丹的关键,就在于虚实转换,真假颠倒,最终月影蜕变成明月,明月转化成月影,两者位置也彻底互换。
尤其是苏砚还要将本源明月之力,从天上那轮明月中,转移到月影体内,不能让它被带到海里去,这就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