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又到了分年货的时候

问题是,华夏的工资已经很低了,你还这么拼命地压榨,真的就有些过分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朴素的道理王旭还是懂得的。

他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虽然靠的是王旭超前的设计和各种商业的运作,但有人栽树,有人乘凉,真没必要在工人身上去压榨那一点点利润。

所以,王旭的企业,往往比同类型企业多很多员工,就是为了不加班,八小时工作制,稳稳的,扩张也是一直在持续的。

所以,王旭的企业很受欢迎,一直是这边区里找工作的重点关照对象,帝都的年轻人还没后世那么娇贵,能进厂打工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出路呢。

王旭的产品一般都不是靠走量,全算起来,也就是个中型企业的规模,和那些动辄万人的大厂差得远。去年王旭这边过年发了好多的年货,今年自然也不能少了。

提前两个月,工作室这边管后勤的就开始到处统计员工数量了,然后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寻找各种货源。

九十年代,是一个产品过剩和产品不足同时存在的时代,既不像八十年代那样几乎啥都不够,也不像后世那样啥都富裕。

这会儿,如果你想要些海产品,那就是产能不足,但鸡鸭鱼肉等陆上的东西却也大致能够满足了,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永远会存在。

但作为区里的标志性外资企业,你总得弄点不一样的不是,于是王旭就联系了丑国那边,帮忙进口了一船海货,嗯,上百万美元的货。

三文鱼、雪蟹什么的,冷冻包装好,最近运到了津卫港,然后又千里迢迢地运到帝都,还得租冷库给保存这个。

再加上往年必备的干果点心,鸡鸭肘子之类的传统年货,每个人都可以收获整整一大盒子,二三十斤的东西端起来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这些东西当然不能只顾着自己的企业,相关单位啊,部门啊,也都得送一送,至于下面的工作室,哪怕是不挣钱的那些工作室,王旭也都按人头送到位。

这应该是公司改制前的最后一次,让大家跟着乐呵乐呵,往后估计就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工作室,总部的扶植会慢慢降低下去,各种福利可能也要分个三六九等了。

大锅饭终归抵不过人性的,人是要争的,啥都一样,最后只能是一片死寂。

不过这些事情,都有后勤专门的人员去做,王旭招收了那么多的退伍兵,大多都在后勤工作,也有少量人员会进入工作室做经纪人之类的工作。

但大多数没有社交牛逼症的人员,王旭一般都会安排让他们去学一门技术,什么电工啊,水暖啊,木工啊,特效啊,演员啊,反正喜欢什么就去学,王旭这里总能找到师傅的,再不济花点钱给报个培训班也行。

总不能真的一辈子当保镖看大门,那能有什么前途,既然招收了,还得了个拥军优属的牌子。你就得真地做点什么,给人家一个保障。

而在王旭看来,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还有什么能比一门手艺更好的保障呢。

这都是王旭这里的隐性福利,要么怎么他的企业在这一带口碑特别好呢,他这里到底啥情况,早就传得四邻皆知了。

现在,但凡只要他说要招工,几乎都不用怎么麻烦,光是内部员工推荐就能招满。

不过,王旭也没放弃社招,这是公司内部平衡的一种方法,不能全是一种来源,不然就会像丑国的好多公司一样,最后全是阿三。

甚至,从年后开春,王旭的企业们也要开始校招了,帝都那么多高校,王旭终于能分到一些名额了,这可是今年刚给的,明年就得赶紧用上。

现在王旭的企业平均文化水平还是偏低,虽然他给出了职工上夜校可以报销费用,毕业后可以涨一级工资的规定,但好多人的文化基础真的不行。

这还是帝都呢,全国来看,这会儿的好多进城务工人员,真的也就是个小学的文化水平,甚至不识字的也不是没有。

国家的人才缺口可不仅仅是在高科技领域,即便是普通的领域之中也是有着大把缺口的。

好多人都说这个年代没那么卷,那是因为根本就没那么多合格的人才,供不应求,自然不会卷。

后世大学扩招之后,每年几百万大学生毕业,让社会上的人才逐渐从供小于求转换为供大于求,才会让大部分人感觉卷。

真要比较起来,这会儿的绝大部分人连卷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底层从事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他们又找谁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