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是国内软件产业高速蓬勃发展的一个年代,这些软件企业基本上都是靠着一比一拷贝海外同类软件功能进行的开发,但是确实大部分都是自己搞的算法,自己写的代码,因为那些东西根本没得抄。
好多东西实在不清楚人家怎么实现的,就得通过反编译手段去看人家的汇编代码,再推导出算法,最后自己实现。
王旭前世曾经在一家开发CAD的公司工作过,他们的测试人员就是对比自己的产品和AutoCAD,人家画出来啥样,你画出来就得是啥样,否则,那就是错了。
确实没啥创意,但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华夏第一批的CAD软件产品,九十年代初期,靠着“甩图板”工程的进度,还是卖了些钱的。
小主,
但是到了九五九六年之后,光盘介质开始大规模普及,各种新版本的AutoCAD一张光盘全部带走,甚至包含很多绘制好的资源库在其中,华夏CAD自此一落千丈,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AutoCAD几乎可以说是一统江湖,所以,王旭敢说,其实这些公司放任盗版在华夏的大流行,其实一定是有深层次的思考的,他们是不依赖华夏市场生存的,这会儿的华夏市场也支撑不起任何一个大型的软件公司。
但这种放任,甚至是有意为之,可以自然而然地消灭几乎所有的小型的竞争对手,让他们几乎连萌芽的可能都被灭杀。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未必想得那么长远和深刻,这是阴谋论,王旭也没证据,但事实的结果就是如此。而王旭的开源计划,就是从另一个层面对整个软件生态进行洗牌了。
用免费开源的产品,汇集全世界的力量,然后利用这些产品形成无数的国内国外的商业公司,这些公司反过来滋补开源社区,形成一种全新的软件生态体系。
由于这东西是和影视行业相关度较高的东西,王旭自然会格外重视这些产品的发展。
水木自己都有一家公司在做CAD产品,现在有了开源的底层,他们已经全面迁移到了全新的架构体系之上。
早期的CAD其实核心就是画图,CAD这个单词本身也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缩写,并没有真正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对设计本身也没有太多的辅助能力。
倒是对减少画图的时间,减少画图的难度有了巨大的提升,比如最让人头疼的各种标注,那就几乎可以一键完成。
特别是可以减少图纸修改的速度,电子档可以直接在原图上进行修改,然后重新出图就行了,而绘制好的图纸却几乎没有这种可能,这就节省了大量重复绘图的时间。
这也就是所谓“甩图板”工程的初衷。让工程技术人员从繁琐的画图中解放出来,真正花心思与力量去设计产品本身。
而王旭带来的三维产品设计,从理念上就与传统的设计方式就是截然不同的,他直接通过三维造型的方式呈现,让产品直观化地首先出现在工程师的视野中,工程师可以根据功能直观地进行三维化的修改。
甚至可以做一些动画的工况模拟,比如齿轮旋转是否存在干涉,轴是否和外壳互相影响,深度的还可以通过定义材料,自动生成加工工艺,公差需求等等各种复杂的操作。
直到需要加工出图时,才自动地去生成各方向视图,更可以自由地生成剖面图、装配图等复杂的工艺图纸。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设计,即便是西方,现在也只有顶级的航空设计领域采用了这样的设计模式,比如高卢国的达索公司,他们的数字化设计软件是业界顶级的,至少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是。
其实华夏在这方面从来就没有放慢过脚步,最近在西飞搞的新豹子,就是使用全数字化设计建造的,前一世,而他们使用的平台,就是CATIA,没错,达索的产品。
不过这一世,据说,据说哈,他们选择了王旭开源的产品,这个产品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却在基础功能上更加先进,而且未来的扩展性也明显更强。
所以,他们联合包括水木在内的帝都、魔都以及西安的多所大学,共同进行了很多项基础软件的研发,就是为数字化飞豹搭建工具平台。
王旭也时不时会得到一本厚厚的问题集,然后王旭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解答,回答不了的,也都直言相告,但他并没有亲身参与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