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部热钱,就是不懂这里面的道道,进来后感觉被坑得不要不要的,但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内在逻辑的。
这东西,邹大佬懂,罗伯特懂,亨利也懂,但华夏这帮子人就没多少人懂,包括王旭在内,他也就是前世听过一些小道消息,还不一定准确,最多算个半瓶子水咣当。
小主,
因此哪怕是预算已经是按照王旭的想法,尽可能往天上报了,依旧让人家感觉,这帮子华夏人挺实诚的。
每天早上,亨利都可以在自己的电子邮箱里看到昨日的拍摄进度简报,然后登录系统后,就可以看到各种详细的报告,甚至还都贴心地做好了图表。
如果不是因为好多内容都是中文的,他都可以直接打印后传真给罗伯特看了,而他只需要在翻译的帮助下,阅读这些简报,细报,就可以对头一天的拍摄情况做一个全盘的了解。
然后,他只需要利用下午的时间去剧组进行核查就足够了。
而在核查的过程中,亨利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多余的,报告中甚至连某个被女主踢坏的护栏都有记录,还有重新更换护栏,加强护栏结构的申请,批复,以及后续实施的记录。
谁踢坏的,谁发现的,谁申请的,谁批复的,哪天找谁拿的钱,谁采购的原材料,价格多少,谁请的修理工,花了多少钱,一切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那链条之清晰,过程之详实,简直让亨利叹为观止。
更别提,每天剧组都有哪些人在工作,请了多少临时工,群演,盒饭谁发的,找哪里定的,价格多少,反正乱七八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被记录汇总,形成一份份报表出现在亨利的面前。
甚至还有各种切片、穿透等统计方法,让亨利可以详细查看各种统计数据,比如平均每天多少盒饭,平均每日多少胶片之类的报表。
软件是中文的,虽然菜单什么的有英文翻译版,但那英文水平,倒不是说不能用,但要想好用就别强求了。
关键是,里面的信息可绝大部分都是中文的,王旭可没那功夫,把这些东西都给他翻译过去。
偏偏他带来的翻译是湾湾人,他不太认得简体汉字,阅读起来那叫一个困难,最后还是软件团队出手增加了简繁体转换功能,才让这个翻译能够顺利地工作。
于是,亨利团队里最忙的并不是亨利本人,而是那个翻译,他不得不每天加班,就为了能把更多的信息翻译给亨利,好让他能够做英文报告。
幸亏详细报告并不是每天都需要,每天发送的那是简报,基本上就是把系统给的简报再缩减一下就行了。一般一周才会发一个比较详尽的报告,每个月才会需要一份带有各种统计内容的报告。
发现了这么个好用的工具的亨利自然想要知道的更多,但他又看不懂,怎么办,那就只能委屈湾湾翻译了。
可问题是,剧组可是有几百人在工作,四个专门的信息录入员,每天守在电脑面前接听拍摄基地打来的电话,把各种信息录入系统。
而翻译,却只有他苦逼的一个人,忙死他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翻译过去,关键是他可没有一个系统帮他,只能用基本的文字处理软件不停地打字。
还好,王旭这里的工作站都是支持双屏显示的,这东西是为音乐工作站设计的,后来又扩展到了图形图像处理领域,那都是需要多工作屏的。
所以,可怜的翻译可以一个屏幕显示系统提供的中文,另一个屏幕敲上自己的翻译。
他感觉自己真的都快哭了,没带这么欺负人的,再坚持了几天之后,就彻底崩溃,直接找亨利,告诉他要么加人,要么他就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好吧,亨利其实也没想到工作量会那么大,吓得他赶紧临时请王晶花从华夏帮着雇了几个英文翻译,能翻译文字的就行,又批紧急预算,加购了两台电脑,才算解决了他的问题。
这些翻译工作可不是剧组必需的,当然需要新线自己掏钱,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新线的,以后可以打包带回去,如果他们需要的话。
但这样的结果不仅没让亨利愤怒,反而他对这套系统更加满意了,这只说明系统能提供他都处理不了的信息,证明了系统的强大。
而且,他每天都很负责地对上报的事件做了抽样的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事情漏报错报,但只要发现了,就能够打电话回去,及时进行修改。
而且,系统提供了各种盘点、复查、纠错等功能,这才能保证让各种事情都对得上,包括最重要的财务数据。
因此,越是发现问题,越是让亨利对系统的完整性和对细节把控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也知道,这是剧组对系统的第一次使用,开始时确实存在大量漏报,错报的情况。
但大家开了一次会讨论之后,王旭直接强硬地制定了,漏报要罚,错报要改,全报要奖的原则,全力推行系统管理的方法。
华夏人的集体意识很强,丑国人又不需要输入什么信息,当真的从高层开始就要求某件事情必须落实的时候,大家也就真的能把事情落实下去。
于是很快,错报漏报的问题就大大地缓解了,毕竟只是打个电话汇报的事情,并没有多麻烦,还能拿一笔额外的奖金,何乐而不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你要说这么详细的报告有啥用,嗯,其实没啥用,至少这会儿还没啥用,虽然可以挖掘一点东西出来,但也就是报表好看一点。
换句话来说就是,这会儿的作用其实很虚,它并不能给人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处,但却能从管理层面建立一套全新的制度与规则,让一切有据可循。
华夏全面引入西方的各种管理方法其实是从九十年代才大规模开始的,这会儿正是怀疑与否定自己的高峰期,对于自身曾经有的各种管理体系,社会上一般都会认为是落后僵化的。
但在王旭的眼中,其实所有的体系都有自己的特色,很难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更多的问题其实是出在管理条例的落实之上的。
而系统的引入,就是帮助人们去建立这样一种落实的方法,后世ERP的推行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企业用不起,而那些大企业自身的管理逻辑已经理顺了,上ERP就等于重新梳理自己的管理逻辑,自然困难重重。
这对于剧组而言,本来管理逻辑就没多顺,大家都是靠习惯来操作,从来就没什么规矩,导演的话就是规矩。
结果就是,引入系统反而变得简单了,这其实就是建立一套新的规矩,而且按照这个规矩来还有好处,大家自然就可以接受一种新的规矩,就连香江的团队都没什么反对情绪。
这是一种习惯,信息的录入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数据集,然后这些数据集,未来的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训练都离不开这些东西。
而对于现在来说,报表虽然对大部分人都没啥用,但对于决策者和领导者而言却很好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不如计算机。
减少出错的概率,提高工作的效率,甚至回头看一看自己的统计,都可以帮助人们选择自己最值得投资提升的技能。
这就是数据的力量,从小了说,可以看到本次项目的工作优劣,从长远看,可以看到长期进步和优化的空间。
在这个年代,这种力量还不为人所知,或者说,知道,但是不确切,这是因为数据的超大规模存在还是从这个年代开始的,之前的人们根本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当然,无论未来这个数据如何用,现在对于亨利来说,这就是神器。
每天的简报那叫一个言简意赅,数据详实,而每周给老板的报告写得那更是一个花团锦簇。
当然,他也郑重地向老板推荐了这一套专门为拍电影而开发的软件系统。
他在报告中说道:
“在系统的帮助下,每天早上,一张软盘,就可以带来所有人的今日工作安排,当然,如果发生变更,则会通过传呼机传递给大家。
这种同时具备计划性又兼具灵活性的系统,让整个电影的拍摄过程显得有案可查,有迹可循,一切运转都似乎变得流畅了。”
亨利甚至还专门询问过各部门的负责人,问他们对这套系统的意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确实方便了不少,就是各种信息的录入非常麻烦,不会用电脑的人用起来会很困难,不得不依靠打电话让专门人员录入。
这其中经常会发生误会,也导致过一些问题。但在整体的运转之中,这个问题并不严重,而且随着系统的使用,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在逐渐减少。
而最终促使罗伯特来华夏的是一个突发事件,这个事情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并不罕见,就是某个丑国演员烧烤吃多了,肠胃受不住,然后,你懂得。
最后只好送医,住院了,如果是自己人,估计多拉几次,吃点痢特灵就没事了。但丑国人还是谨慎一点的好,送去住院了。没错,说的就是你,约翰。
这个事情发生在晚上,人送去了医院,自然得通知操作台,操作员就根据系统的紧急处理功能重新安排了第二日的拍摄场次。
第二日,大家该干嘛干嘛,有关约翰的戏份全都被改期,而相关的演员也都及时得到了今日工作安排,就和往日一样。
很多演员甚至都不知道约翰因为肠胃问题入院三天,就这么风平浪静地过去了。这个时候,亨利意识到,这是一种堪称伟大的发明,他应该让老板过来看看。
就连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电话告诉了罗伯特,这才彻底勾起了罗伯特的兴趣,引来了罗伯特的考察之行。
——
(明天见,第五次万字更,大家说,是每天两更,四五千字一章好,还是每天一更,八千到一万字一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