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口气倒是不小,写的也挺有气势,就是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是那天降人才。
省城内,赵杰康看着从府城传来的情报,脸上露出了笑容,同时也为徐扬这不断展现出的诗才而惊叹。
虽说大明文坛已经不怎么注重诗词歌赋,并在明面上将其视为小道。
但谁又不羡慕李白杜甫的才华呢,谁又不想自己的诗词能够像前人那般流芳百世呢。
尤其是赵杰康这般的封疆大吏,权势已经很大了,政治资本也耗尽了,没有特殊的机遇,这官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更加想要的是身后名。
不过他们的才学有限,做不成什么出名的诗词歌赋,但这也不妨碍他们借“人”成名。
一如李太白的《将进酒》中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之辈;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留名的孟学士、王将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记载的滕子京。
这些人不都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名留千古么。
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赵杰康才这么顺利的接受了提学官宋诚的建议,并把这次文会的动静给弄得不小。
一个月的时间不短,尤其是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足以叫省城文会的消息传遍这一省之地,也能够叫本省的那些读书人有充足的时间来省城参加文会。
其实手段与百花楼文会相差无几,只不过两者之间的举办方,举办规模等细微方面有所不同罢了。
另一边,距离省城文会还要半个月的时候,就有几个同徐扬交好的读书人一起找上门来,询问徐扬的出发日期了:
“周兄何时起程去往省城?我等可否一同出行?”
对于这些人的询问,徐扬当然是知道什么意思,不就是想扯虎皮拉大旗么。
这事对自己也没什么损失,说不得让自己的名望在省城那边也能传播起来。
所以在稍微的思考了一下后,徐扬也就直言相告:
“能与几位好友一同出行当然是求之不得,不过我还得再等十天才行,这次文会我得好好准备一番。”
在听到徐扬同意了会和他们一起出发后,几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对于徐扬后面所说的还要再等十天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不就是等十天么,又不是要错过这次文会。
所以在徐扬说完之后,这些人连忙表示:
“没关系的,理解,理解。”
“周兄说的不错,我等也要好好准备一番。”
“那十日后,我再来寻周兄。”
在约定好出发之日后,这些人也没多做停留就离开了。
显然徐扬刚刚所说还要做准备的话,也让这些人知道自己来的有些唐突了。
等到临近出发的前两天,房间内传出了徐扬的开怀笑声,可惜那紧闭的门窗,让外人不知道徐扬这是因何发笑。
其实有关这次省城文会所需要的诗词,徐扬在一早就准备好了。
他之所以还在府城停留这么久,完全是因为他要炮制一篇惊世文章,准备好好的教育一下这个时代的人。
“文采斐然”的人设已经到手,写文章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这次的省城文会,一省的读书人基本上都会参加,如此好的机会,不搞出点事情来,那可不是徐扬的风格。
一想到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徐扬就忍不住偷乐两声。
一个月后,那由布政使赵杰康所主办的文会按时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