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阿菊刚才说的这个办法,倒也挺好:先种水稻试试。
成了当然好,万一因为季节不对,导致这批秧苗光长稻杆不结稻谷,或者是长出来的稻穗,全是瘪谷的话。
那就直接用来养鹅好了,还省的去割鹅草、买米糠这些东西了。
搭建一个育秧的温棚,其实是需要在里面修建一口大灶,上面放一口大铁锅。
然后在大铁锅里装满水,灶膛里天天保持火苗不断。
这是用来给温室增温、增加湿度的。
由于现在天气还挺炎热,所以增温这一点就不需要考虑了,现在主要是要给温室里面增加一些湿度,这样的话,那些稻种发芽才会更快、长的更粗壮。
所以韩晓康让阿菊先搭架子,至于给温室里加湿?
那就每天中午、下午,分别在温室里喷洒几次溪水好了。
搭建温室大棚早期的活,并不太累,算得上是大病初愈的阿菊,她力所能及的细活。
韩晓康让阿菊先是剖竹子,把竹筒都弄成3指宽、4米长的篾片。
然后在前院以前用来培育油菜籽苗、玉米苗的那块土地上,拱出一个类似于蒙古包的架子来。
在这个蒙古包架子当中。
阿菊按照韩晓康的要求,得用竹竿捆绑几个类似于超市货架的东西,以后好用来放装着稻谷种子的竹编托盘。
小主,
在这种用竹子编成的长方形托盘上,需要用肥沃的泥土、加锯末、柴草灰、以及一些鸡鸭粪便搅合而成的“培养基”。
然后再在上面撒入稻种。
最后再在蒙古包形状的架构外面,用打开的降落伞充当塑料薄膜,把整个蒙古包全都密封起来。
只有保证这个温室里面的温度,比外面要高10来度、湿度是外界的好几倍。
才能保证里面的稻种,能够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生长到好几寸高。
等到稻种长到几寸高之后,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移栽工作,将它们移植到水田里的育苗温棚里面,继续培育。
直到这些秧苗有一尺多长了,才能进行抛秧种植了。
整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两个、至三个星期,才能完成水稻的早期栽培工作。
这种后世才会出现的“温室育秧技术”,它比传统的水稻育苗技术周期短,稻种的发芽率高,抗病能力也更强。
使用抛秧,而不是插秧。
则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减少阿菊她们的劳动强度。
韩晓康稍稍教了一会儿阿菊,让她先搭棚子,遇到什么不懂的事情再来问自己。
随后韩晓康便钻到远处的树林里,继续伐木、砍竹子,好修建后院的围栏。
接下来的这几天,大家各司其职、各自辛苦劳作:刘洪东和周健负责开挖荒地、弄水稻田。
周敏移栽玉米苗,抽空在前院沿着围栏播种一些豇豆、四季豆,移栽南瓜苗。
阿菊专管搭建温室育秧的棚子、弄营养土...到了饭点,她就负责给大家伙儿做饭。
韩晓康管伐木、砍竹子,全力以赴的修建围栏。
好几天的忙活下来,大家总算把开荒种地、修建引水渠、兴建围栏的把这几项大工程给完成了。
看着整整齐齐的玉米地,中间还有刚刚插芉过去的红薯苗,郁郁葱葱绿油油,大家还是挺开心的。
平平整整的水田里面已经灌好了水,开始沤肥除草。
一眼望去就像一面面平整的镜子,波光粼粼,阡陌交错。
周敏和阿菊特意赶过来的小鸭子,在水田里忙着吃那些小田螺、被溪水给逼出来的蚯蚓...
小鸡崽在田坎上觅食。
两只小狼和大虎二虎,则开始沿着新修起来的围栏木柱上撒尿,忙着宣示它们对此地的主权。
眼看着原本荒草杂生的这片土地,如今在大家的辛勤付出下,一天天变的井井有条、生机盎然起来。
这种感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