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心照不宣

对于陈兵想要借助内地发展制造业的思路,赵平还是比较赞同的。

“陈兵,你讲的这点我很认同,工业不是一家公司单打独斗能够发展起来的,我在灯塔国工作了十几年,看到过灯塔国的工业多么发达。

我回来香江之时,原本也是有一番想法的,但香江的实际情况却让我很是失望。香江的工业都是纺织、塑胶、电子组装,技术含量极低,发展前景真的不大。

如果真的能够与内地深入合作,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再利用香江自由港的便利,那确实可以有很大的一番作为,有机会与灯塔国、霓虹国的大公司一争。

不过内地的制度与香江完全不同,虽然内地也已经在搞改开了,但好像对我们这种商人的限制还是很多,现在我们能够投资的地方应该还只有对岸的特区吧?

如果仅仅依靠这个特区,恐怕能够给我们的帮助也有限的很啊?据我所知,现在内地的企业都是国有的吧,我们这种香江的私人公司,和内地国有企业进行合作,真能深入展开吗?”

陈兵知道,这话题的讨论,其实就已经开始碰触一些敏感之处了。三人已经合作了这么久,又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现在既然要开始对内地展开布局,有些问题就需要说的更明白了。

陈兵能够理解赵平的这种患得患失,既想和内地加深互动,又对内地的政策走向有所担忧,这是此时香江商人中,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

略微沉吟了一下,陈兵才缓缓开口“教授,我只是一个学生,内地的政策本不是我能妄言的。但我来香江之前,就是在首都读的书,也结交了一些人脉,大的走向还是有些了解的。

首先,内地的改开政策,不必再多做犹疑了,大方向已经完全确定了,即使在操作层面,可能会有些反复,但也只是小范围的反复,大的方向,绝对不会变,只会越来越开放。

至于外资投资内地的事情,现在的特区其实还只是一个试点。内地太巨大了,管理难度非常大,先进行试点,再向其他地区推广,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特区发展的有多快,教授应该也看到了,引进外资利大于弊,其实已经是被特区证明了的,我估计再过一两年,就会允许更多城市引入外资了。

到时候,首都、沪海、羊城都会来邀请我们去投资的,我们与内地的合作,绝对不会只局限在特区一地。这对我们英豪公司来说,绝对是极好的布局内地的机会。

教授也去过几次特区了,特区官员与港府官员的态度差异,应该可以体会的很明显吧?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教授肯定知道,内地要引入外资,一定会贯彻千金买马骨的思路,对外商给予全面优惠的。

至于内地企业是私人还是国有,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多想,私人也好,国有也好,企业就是企业,必须考虑经济利益,我们到内地投资,是寻求合作的,只要保持着互利互惠的心态,双方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与内地企业合作的多深入,其实与企业的性质没关系,最关键是双方共同的利益有多大,共同利益越大,合作自然就会越深了。”

听到陈兵的语气这么笃定,再联想到陈兵的内地神秘背景,赵平心中的疑虑被打消了很多。

“陈兵,你是从内地过来的,对内地的了解肯定比我们深入的多。

在香江要发展电子业困难重重,如果能够借助内地的力量,就完全不同了。你既然对内地这么有信心,我们自然是会坚定的支持你。”

赵平犹疑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有些事情我还没有看的太明白,就是不知道是否方便问?”

陈兵往身后的沙发上靠了一下,摆出一副放松的姿态“教授,你有什么疑问就问吧,今天难得我们三位股东聊的这么深,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平笑笑掩饰了一下尴尬,选择了一下措辞。“陈兵,这家英豪公司,你才是大股东,我和阿豪对公司的贡献比你也小了很多,说穿了这家公司其实是你的。

但你似乎太低调了,一直不愿对外泄漏你大股东的身份,投资内地,用你内地人的身份,不是比我们香江商人的身份更便利吗?”

陈兵哈哈一笑,“教授,你不会真以为,我的大股东身份是多大的秘密吧?

我们不对外宣扬,也只能瞒住那些关系不大的人,真要是有心人,查到我们实际的股东结构,根本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