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PC时代来了

江湖传言,IBM PC的出现,某种意义上是受到了雅达利的刺激。

1980年,正是雅达利业绩突飞猛进之时,雅达利不仅电视游戏机业务飞快成长,而且还成功推出了自己的微机,Atari 400与800。

小主,

也是在这一年,意气风发的雅达利向IBM提出建议:如果IBM想要有自己的微机,雅达利可以替IBM制造。

正是因为雅达利的刺激,才有了IBM PC项目的正式立项。这个项目立项是由IBM的时任董事长提议的,但在IBM内部却并不被看好。

自从1969年,IBM受到灯塔国商务部的反垄断调查,带领IBM这个巨人崛起的小沃森就去职了,而IBM内部也开始日渐官僚化。

到了1980年,十年的演变,IBM早已不是当年的蓝色巨人,内部机构臃肿,派系林立,战略不清,动作缓慢。

IBM PC项目的立项,是要给董事长的提议一个面子,但看看这个项目组的配置,直接的负责人此时只是一个技术中层,整个项目组只有13个人,研发地点也放在了一个车库之内,而整个研发周期也只有短短的一年,这哪里象个大公司的重点项目?

而IBM PC的设计理念,也几乎抛弃了IBM的所有传统,大量采用了外部的技术和配件,说它是“东拼西凑的组装机”这个还真不算冤枉。

这种领导拍板的“面子项目”,往往也是很多利益相关方喜欢的项目,可以用出大笔的预算。

可以说,这台IBM PC能够开启一个时代,是完全超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

IBM PC抛弃了IBM公司传统,技术上的创新实际并不突出,最大的特点就是东拼西凑。然而就是这种东拼西凑,却带来了另一个特性:“兼容”。

IBM一向的风格是对自己的产品严格的技术保密,然而IBM PC却是一反常态,公布了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术资料,从而使得IBM PC很快成为被业界普遍接受的标准。

在IBM PC推出之前,苹果等微机品牌采用的都是封闭的系统,厂商之间的部件也不能互换通用。

IBM PC对于行业的贡献并不是什么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定义出了行业的通用接口标准,使得PC行业的部件接口进入标准化时代,并带动了无数厂商参与进了这场兼容机风潮。

PC架构和接口的标准化,也使得各个电脑部件的生产商,能够独立发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后世的主板、硬盘、内存等部件厂商能够不断做大,甚至建立自己品牌就是,因为架构标准化之后,电脑“攒机”市场的出现,使得这些部件供应商,可以直接把产品卖给“攒机”消费者。

而正是这种接口标准化,使得大量兼容机品牌开始出现,DELL、康柏等品牌的建立都极大的得益于这种标准化。说得直接点,这些品牌不过是更专业的“攒机”罢了。

那个“良心公司”,从被认为是科技企业的龙头,到被视为不求上进,就是因为这种专业“攒机”的生意,真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电脑行业进入标准化PC时代,使整个行业的商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原本这些部件制造商的产品只能卖给电脑厂商,做一个专业的TO B制造商。但“攒机”市场的出现,使得这些部件厂商,同时有了TO C业务。

TO C业务不仅利润更高,而且帮助了这些部件制造商,摆脱了对电脑厂商的大客户依赖。

这种产业格局的转变,影响非常深远,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涌入PC产业的厂商越来越多,整个PC行业开始高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壮大。

而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进入新世纪后,电脑品牌厂商日渐沦落为技术含量不足的系统集成商,而几个掌握了核心技术的部件供应商,反而成为了行业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