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尘埃落定

英豪对香江电话的收购,很快被拿出来,与三年前的九龙仓收购案进行了比较。

当初包船王为了收购九龙仓,与钮璧坚领导的怡和,在资本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虽然最终包船王成功拿下了九龙仓,但却花费了大量的现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可谓是一次惨胜。

怡和那次虽然丢失了九龙仓,但却反手将九龙仓的股票高价卖给了包船王,赚取了大量的账面收益,绝对算不上大败亏输。

但这次英豪收购香江电话,不仅将一直被腐资掌控的通讯业务,纳入了华人的商业版图,使得很多华人掌控的媒体,感觉颇为扬眉吐气。

而且这个交易价格,怡和是有很大账面亏损的,许多媒体,将这次收购看为怡和甩卖香江资产的开始,甚至认定怡和还会继续甩卖其他资产。

更加让媒体激动的是,仅仅在怡和公告与英豪达成交易一周之后,怡和就再次发布公告,担任怡和大班多年的钮璧坚主动辞职,将由西门凯撒克来接替钮璧坚的职位。

凯撒克家族是如何逼迫钮璧坚辞职的,外界并没有获得准确的信息,但在媒体的挖掘之下,英豪曾经调低收购报价一事,却被媒体挖了出来。

许多媒体开始将英豪对香江电话的收购,与钮璧坚的离职联系了起来,甚至有媒体用出了《英豪逼走怡和大班》这样夸张的标题,使得英豪收购香江电话的故事,更有传奇的色彩。

英豪和怡和对媒体的各种解读炒作,都保持了沉默,根本没有给出任何的回应,一旦媒体开始炒作什么“内幕”,想要解释是完全解释不通的,只能等待这种新闻热度的自然消退。

媒体的各种报道,其实更多的是在看热闹,但有一群人,却一直在关注着,这次英豪与怡和、大东之间的博弈,寻找着门道,这群人就是香江的几大华商家族。

香江电话的收购案,刚刚尘埃落定,钮璧坚就跟着离职,这在香江商界,绝对是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力之大,也让这些华商家族凑在了一起,商议起未来的策略。

历史上,香江作为殖民地,经济是曾经被腐资彻底垄断掉的,直到50、60年代,大量外来人口涌入香江,华商才有机会慢慢的崛起。

到了70年代,随着几大华商纷纷完成上市,财力大增,与腐资财团的商业冲突,也日趋激烈。

腐资财团,凭借近百年的积累,对香江的经济垄断,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华商想要崛起,就必须打破腐资的垄断,而以所谓四大洋行为首的腐国资本,想要继续保持垄断利润,自然也会对这些华商进行打压。

小主,

70年代,灯塔在不断的拉拢内地,使得香江华商的地位上升的极为明显,港府虽然还是会偏向腐资,但却不能再明目张胆的欺凌压迫华商,使得这些华商在与腐资的商业争夺之中,更加具有底气,也更有进攻性。

而这种背景之下,腐资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裂,许多在香江的腐资,早早就开始陆续抛售香江的资产,向海外进行转移,而汇丰无法离开香江,与这些看空香江的腐资渐行渐远,转而开始扶持华商。

正是有了汇丰的支持,华商才有了足够的资金,来不断的承接腐资抛售的资产,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香江的所谓四大洋行,是怡和、和记、太古、会德丰。其中怡和是四大洋行中实力最强大,资产最多的,也是想要向海外转移资产最积极的。

然而怡和的股东一边通过抛售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向海外转移资产,一边还想要通过少量的股权,继续控制这些上市公司的资产,露出的破绽最大,也就成为了华商进攻的主要目标。

到了现在,这种华商与腐国资本之间的商业争夺,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了。在资本上略微弱势的华商家族,虽然互相之间也有竞争,但面对腐资的压迫时,很自然的就保持了很大程度的团结和一致对外。

大陆改开之后,这些华商积极向内地靠拢,得到了内地的热情回应,使得他们在与腐资的较量之中,底气更足。

之前包船王与李半城合作,在汇丰的支持下,成功拿下了九龙仓,更是让诸多华商,对怡和的其他资产,感到眼馋不已。

钮璧坚是怡和中远东派的领头人,也是对华商最为强硬的一派。

这次英豪趁着怡和资金困难,成功拿下香江电话,而钮璧坚也被怡和扫地出门,更是让这些华商看到了其中的机会,自然就要凑到一起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