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这个时代,工业能力还非常薄弱,出口也是以农产品、手工艺品、各种资源为主。内地的工业制品出口不是没有,但数量占比很低。
工业能力弱不代表工业品不能出口。
这时内地很穷,世界上同样贫穷,甚至比内地更加贫穷的地方,其实也不少,例如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
这个时候,中国工业品出口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民币的汇率被人为高估了,出口就没有优势,但内地对出口的补贴其实很高,这个阻碍是可以克服的。
另一个原因,是外面那些穷地方,与内地一样缺乏外汇,根本无力大规模进口产品,满足普通居民的需求。
但陈兵在东南亚有了英豪科贸就不同了,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英豪在当地可以收取本地货币,然后再拿到外汇市场上去换汇。
广场协议已经签署了,未来几年将有大量的日元进入东南亚,在带动四小虎崛起的同时,也会使东南亚的外汇紧缺状况,得到很大的缓解。
虽然,内地现在总体还处于工业供给能力不足的阶段,但小批量的提前出口,可以为将来大量出口创汇先做市场铺垫。
王安时回去之后,向那些内地的家电厂商,明确的宣布了陈兵不给账款周期的原则。
原本这次合作谈判,英豪就是强势的一方,现在英豪的大老板确定了不可更改的原则,这些家电厂商,不管有多么为难,也只能无奈接受英豪的条件。
倒是关于英豪科贸会组织内地家电产品出口东南亚的消息,在这些家电厂商中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英豪科贸还没有派人过来与这些家电厂商接触,具体出口产品的标准也不清楚。
但这些家电厂商却明白,有这个可能出口的由头,他们回去向当地银行去申请些贷款,会获得上级更大的支持。
特区是内地改开的试验田,这次来英豪洽谈的家电厂商中,其实有不少人已经来过特区,能够深刻感觉到,特区的发展,比内地要迅猛许多。
而这次过来,他们的感触愈加的明显,因为特区又多了两样新的高科技服务,就是移动通讯服务和网络通讯服务。
这两项服务,都是今年内地才开放试点的。
早在春节前,陈兵去首都的时候,就与内地的邮电部门就两项服务达成了合作的意愿。
过完春节,在英豪的技术支持下,首都、沪海和特区,就开始了电话通讯网络的改造和移动基站的建设。
邮电对这次试点非常重视,而英豪与摩托罗拉配合的也很积极,两个改造工程远比陈兵最初预计的时间,要快了很多。
仅仅用了半年时间的准备,到了7月的时候,三地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移动通讯和互联网通讯服务的试运营。
两个服务虽然都是通讯服务,但目标人群,是有很大差异的。
这个时代,移动通讯服务还非常昂贵,一台摩托罗拉的大哥大手机,裸机进口成本就已经超过了1万人民币,邮电部门还要加价销售,再加上入网费、服务费,购买一台移动电话,就是3万朝上,而每年的电话服务费更是普遍在两、三万元。
这种产品是典型的高价奢侈品,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的,能够用的起的,不是公款消费就是真正的大款。
原本邮电部预计,三个城市试点一年,能够每个城市发展出2000用户,就算成功,但实际的客户发展速度,远超邮电部门的预期。
从7月份,三个城市陆续开通移动通讯服务之后,仅仅三个月,三地的用户都超过了2000用户的目标,甚至特区的用户,已经过5000了。
特区的用户发展的最快,是因为特区做生意的商人比较多。
特区本就是内地改开的对窗口,各路生意人聚集,加上在英豪的带动之下,香江资本对特区的投资意愿,也远高于真实的历史。
香江比内地推出移动通讯服务要早一年多,这一年多来,移动电话已经成为香江身份的象征,出门手里拎着大哥大的不一定是富豪,但连大哥大都没有的,一定是没有混出什么名堂的。
这几年,香江商人与特区的往来极为频繁,这次特区一开通移动电话的服务,第一批踊跃购买的,就是这些经常要来特区的香江商人。
特区是英豪最早推销程控交换机的试验区,香江、特区两地的固定电话早已经实现了很方便的互通。但特区有了移动电话,才真正让这些商人,随时能够保持与香江的通讯畅通。
特区的内地企业,很多时候都是在和这些香江商人做生意,这些香江商人踊跃购买移动电话,很快也带动起了内地商人的购买欲望。一时之间,腰胯BB机,手持大哥大,成为了特区成功商人的标配。
首都、沪海都是藏龙卧虎之地,有钱有权的人也远比邮电部预期的要多的多。
正儿八经的公务员,除了一些特殊的衙门口,此时还不敢明目张胆的使用这种昂贵的奢侈品,但有了移动通讯的更高昂服务,倒是刺激了略次一级的寻呼机,在这些公务员人群中的加速普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首都、沪海别的不说,大型的企业数量,一定是内地城市之最,企业的负责人,打着业务需要的招牌,配个大哥大,很合理吧。
何况内地这一年多,靠倒卖各种批文先富起来的那一批公子王孙,基本也都集中在这两地,这种最先进的科技服务,他们怎么会不第一时间配备上?
老杨是一个首都大型企业的厂长,掌管的企业规模不小,年销售额大几千万,他自己也有一个副知府的级别,虽然因为多年没有什么新产品推出,一直生产的是十几年前就在生产的老产品,但毕竟手下也有上千的员工。
去年开始,内地企业经营权下放,不再完全按计划指标进行生产,老杨也无奈带着手下的销售人员,踏上了开拓市场的道路,每天中午、晚上两顿酒局是免不了的。
为了把这个企业维持好,老杨啤酒肚都喝出来了,也确实为自己掌管的企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别看老杨工厂的产品,现在不太好销,但老杨的工厂可是有计划内的原材料指标的。现在根本就不需要老杨去组织什么生产,只要把这些原材料一转手,赚的比自己费劲巴拉生产产品还要多。
8月初,老杨摆了一桌,宴请他的金主田少,这种称呼方式据说是从香江那面传过来的。
老杨手中的原料指标,大都是田少拿去倒卖的,两人自然是十分熟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