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的创业扶持计划,推出了两个多月,香江、特区软件创业已经有了几十家了,硬件创业公司才刚刚出现,不过这种硬件创业公司一出现就是六个。
这批硬件公司的出现,其实都是英豪的非核心研发团队转化而来。
英豪的产品线很多,因为之前特区的工业产业链不健全,几乎所有的部件,都需要英豪自己来进行研发和生产,但其实这是很没有效率的一件事。
这几年,英豪已经开始陆续将一些非核心部件的生产,向外进行转移,主要是找那些小工厂进行代工,这也是在英豪的附近,逐渐形成产业集群的原因。
只不过,大部分这种小工厂,是没有设计能力的,英豪只能自己组建不少的小型研发团队,来做这种非核心部件的设计。
工业生产是需要进行详细分工,专业化生产设计,才能更有效率的。
英豪的这些非核心部门,在早期是必须的部门,但一旦外部的产业链成熟起来,英豪也必然会瘦身,将这些非核心的配套部门裁撤掉。
小主,
这次,陈兵干脆就借着这个创业扶持计划的机会,找这些非核心部门的研发团队进行了数次的交流,鼓励他们干脆借助这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产品,出去进行独立创业。
英豪太大了,就需要经常的瘦身,但英豪要裁撤的部门并不是没有价值,只是能够创造的价值太低,英豪看不上了而已。
但英豪看不上,对于那些小工厂来说,依旧是香饽饽,与其将来被别人争取走,不如让英豪自己的员工去赚这份钱。
此时,在内地搞创业,虽然已经说不上是什么离经叛道,但其实还是让不少人畏惧的。
即使陈兵承诺了如果这些人经营的不好,可以重新回英豪上班,甚至会收购这些失败的小型企业,为这些创业团队进行风险兜底,但几十个这种小型的非核心团队,真正敢于出来冒险的也只有这六家。
不过,这也能够让陈兵初步满意了。
要鼓励员工出去创业,是需要赚钱示范效应的,有了这第一批的六家公司,后续的创业公司,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
只是,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随着这六家公司的出现,两地已经有三十来家创业企业,被孵化了出来,进驻了英豪的创业园区,也算是帮陈兵的创业扶持计划,打响了头炮,后续就可以慢慢的再进行扩大了。
而这个时候,陈兵的注意力,也被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吸引了过去,那就是荷兰阿麦项目,终于推出了他们的第一代光刻机产品,PAS2500。
这个PAS2500从产品的技术形态上,其实与历史上阿斯麦推出的那台设备大同小异,但这一世这个光刻机的技术产权却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去年的时候,阿麦项目陷入了资金的困境,陈兵专门走了一趟荷兰,经过一系列的谈判,最终将这个PAS2500光刻机的技术产权,收购到了英豪的名下。为此陈兵还另外支出了1800万美元的收购费用。
而与飞利浦合资的这个阿麦公司,就转向了真正的生产制造商。
获得了英豪支持的阿麦公司终于重新上路,历时半年多,终于推出了这个里程碑式的产品。
历史上,PAS2500是阿斯麦推出的第一产品,也使得阿斯麦被真正承认,是一家光刻机的生产厂商。
但实际上,这个产品在商业上,却远远称不上成功,在市场上的销量并不大,只是获得了一些灯塔厂商零碎的尝试性订单。
在PAS2500推出之后的几年,这个产品的主要客户其实是来自股东飞利浦,和飞利浦的投资项目--对岸的台积电。
台积电在飞利浦的斡旋下,向阿斯麦采购十几台光刻机,才勉强帮助阿斯麦维持住了经营,而阿斯麦真正能够被半导体业高度关注,其实是等到他几年后,推出了最重要的产品型号PAS5500之后的事情了。
PAS2500的商业表现不佳,即有自身产品质量不足的原因,同时也与整个市场的环境,密切相关。
PAS2500是阿斯麦推出的第一代产品,是经过两年拼命研发而抢时间推出来的,技术还远远说不上成熟。
这个产品,只能说,基本上达到了这个时代,需要的光刻机技术指标,因此能够获得一些灯塔小厂商尝试性的订单。
但这个产品,在自动化生产效率上,与当时已经占据主流的尼康光刻机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说的直接点,更像实验室产品,距离商业化应用,差距还很明显。
而且这个产品推出的时机,也恰恰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低谷期。
80年代,全球半导体的产能,主要是集中在灯塔和霓虹,而半导体投资的主要领域,是DRAM。
在80年代的前几年,霓虹的半导体产业,一直在全力的扩产,对灯塔的半导体产业进行猛烈冲击,这带动了光刻机需求的爆发。
在半导体投资最迅猛的1984年,全球光刻机的出货量,一度高达了600台以上。但从1985年开始,光刻机市场急剧萎缩。
首先萎缩的是灯塔市场,受到霓虹厂商的剧烈冲击,灯塔半导体厂商在DRAM市场上的占有率大幅衰退,自然就开始减少了投资,而到了下半年,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大幅升值,对霓虹的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霓虹也开始减缓了产能扩张的速度。
到了1986年,灯塔又逼迫霓虹签署了美日半导体协定,对霓虹的半导体产业,展开了更加严厉的定点打击,使得霓虹在半导体产业上扩张势头全面的停止,而全球光刻机市场的出货量也随之下跌到了150台之下,只有高峰时的四分之一。
而此后光刻机需求的恢复,其实更多的是得益于宇宙半岛、对岸开始大规模投资半导体产业。
陈兵这一世,虽然已经进入了DRAM领域,但其实也只是新的玩家。
英豪的产能原本是承接了INTEL的工厂,英豪自己新建的DRAM工厂,是在1985年下半年才开始真正的投产,今年初才真正完成了产能爬坡,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刚刚形成。
英豪现在与霓虹的半导体产业关系并不好,很多霓虹的厂商,将半路杀入、收购了INTEL公司DRAM业务的英豪,视为重要的竞争对手。
这两年,英豪一直在进行半导体工厂的扩产,而光刻机作为半导体最核心的生产设备,两家主要的供应商尼康和佳能都是霓虹厂商。
如果不是从去年开始,光刻机市场就大幅萎缩,英豪想要扩产,可不会这么容易,至少采购光刻机的成本,会被针对性的拉高不少。
现在这个PAS2500终于投产了,也终于补上了英豪这一块的严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