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云鹏初访头道圈

情系集体户 司徒文曲 1229 字 1个月前

从十家子到头道圈有18里地,和军马场一边远。

军马场那边只有一个河沿子大队,但是,小辽河从军马场西边弯过,进东辽河,那里是大片沼泽地,不长庄稼。

而头道圈不然,向东一路走去,要经过二里界、湾沟、双河、束龙带、二道圈五个大队,是沿东辽河逆水而上的。

传说东辽河的信州城一带有一蛟兴风作浪,哪吒受命降服他,祭起乾坤圈两次没圈住,又用混天绫束住蛟头,那蛟又向前拱了二里地,为此就有了头道圈、二道圈、束龙带、二里界地名的由来。十家子的东岗子,传说是那蛟拱起的土而形成的。

孙英敏听说云鹏要跟艾华上头道圈,摘了挂车,以云鹏有伤为由,去送他俩。

艾华一路上讲了她们大队的发展情况:

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1965年,王震当上了大队书记,就开始了改土造田运动。用扁担把蛤蟆的淤泥当做肥料往坡上挑,硬是挑出了30垧的水田,压了30垧的坡地。连干了3年,开出了100垧水田,压了100垧坡地,1968年成了公社学大寨的样板。1969年大队被树为全地区农业学大寨的模范,王震被表彰为省级劳动模范。

1970年,省里又把他们定为了农业机械化的样板,一批批农业机械的到来,使这里的田地发生了翻尺覆地的变化,后面的丘陵都变成了平展的土地,使这里从原有的300垧坡地,扩大到了一半水田一半旱田的600垧良田。

这里原来地少人多,2000口人种3000亩地,人均才一亩半地。现在人口3000人,人均2亩地。过去亩产200斤,现在达到550斤,其中水田750斤,旱田300斤。

这里大队的收入是靠制种、育苗、机耕、运输。每年生产稻种75万斤,收入50万元,为4个大队1200垧地提供秧苗,收入27万元,为1200垧水田代耕收入6万元,运输收入4万元,每年收入87万元。

社员的收入靠的是种植、养殖。种植业一年能产水稻150万斤,苞米80万斤,大豆20万斤,其他作物10万斤,收入35万元,果树收入5万元;养殖业有养鱼、养虾、收入10万元;总收入50万,每年700人参加集体劳动,总工分达252万,每分合1毛9分8厘,去除10%的公社统筹、大队提留、小队积累的1分9厘,日值1元7毛8厘9毫,对外号称1元8。

这还不算各家养猪养禽的收入,机耕费、种子、秧苗、化肥全由大队提供,学生上学免费,教师、民兵、养老、医疗等一切公益费全由大队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