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本人更是和曹操有着很不错的关系。
不夸张地说,假如荆州势力投降曹操,刘琦和刘琮的下场怎么样不好说,他蔡瑁绝对可以舒舒服服过完下半辈子。
可惜的是,张绣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一切。
如今蔡瑁再想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距离刘表去世也不过短短一年,但是荆州的一切已经在庞统、鲁肃、祢衡的先后操作下牢牢掌控在了张绣手中。
纵然此刻他再想反悔,也已经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况且向来和蔡氏共同进退的蒯氏家族已经彻底倒向了张绣。
主要还是因为张绣任人唯贤的方针让蒯家一大批少年子弟得到了重用。
不得不说,在如今这个时代,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士家就是更容易比庶家出人才。
再加上蔡氏那空虚的身体也已经彻底被张绣征服,蔡瑁就更没有办法了。
所以纵然郭嘉暗中透露出了让他在荆州为曹操做内应的意思,蔡瑁也只能佯做不知。
郭嘉是极为聪明的。
在看到自己暗中提点了两次,蔡瑁都没有反应,立刻便停止了试探。
他知道想要靠一般的方法在荆州打开突破口已经行不通了。
同时也暗暗惊讶于张绣对于荆州的掌控速度之快。
郭嘉原本是打算在襄阳多待一段时间的。
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观察荆州,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
这个道理读过兵书的人都明白,但真正想要将之落到实处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所谓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
郭嘉深谙抓落实的重要性,所以就打算从伐谋上下功夫。
再不济也要从伐交、伐兵上想办法,看能不能在曹操和张绣的大战之前帮助曹操占得先机,取得优势。
在郭嘉看来,张绣麾下的四大军师里,诸葛亮已经跟着张绣去了江东。
贾诩、庞统、徐庶三人目前都留在江夏。
那么现在就是他干活的最好机会。
否则等这三人中任何一个腾出手来,自己再想做什么就不容易了。
然而张绣麾下的谋士又岂是无能之辈?
贾诩目前一心顾着给张绣扩充后宫,姑且不算。
庞统要处理整个荆州的内政,也走不开。
但徐庶明明知道郭嘉的能耐却没有跟着他一起来襄阳,就是因为这里也有人能够应付他。
那个人便是祢衡。
“郭奉孝!”
郭嘉只在襄阳清闲了三天,就被祢衡给缠上了。
众所周知,祢衡是一个恃才傲物的狂士。
哪怕当年被张绣从鬼门关口给救了下来,性格有所改观,但刻在骨子里的傲却依旧没有改变。
念在张绣的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这两大恩情,祢衡喷起己方阵营的人时还尚留余地。
但面对郭嘉这个曹贼麾下的首席谋士,那真是一点都不客气。
起初郭嘉还真没有把祢衡放在心上。
首先身为整个汉末三国时代都排得上号的顶级谋士,郭嘉本身便是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之辈。
或者说,除了像荀攸那种极个别的愚不可及之人,绝大多数谋士都是巧舌如簧,嘴上功夫了得。
其次,当初郭嘉在许都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祢衡的本领。
诚然祢衡的嘴炮功夫十分厉害,击鼓骂曹之事更是让他名扬天下。
甚至于让丢了面子的曹操起了杀心,不惜用借刀杀人之计来除掉他。
然而郭嘉依旧不觉得他是自己的对手。
因为他空有嘴上功夫而不够务实。
这样的人纵然理论水平再高,可没有事实支撑,终究只是无根之木,无萍之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郭嘉本质上也是一个很自傲的人。
只不过他的傲跟祢衡不同,是自内而外的。
这样一来反倒是在平日里表现的颇为谦逊。
综上所述,面对骂上门来的祢衡,郭嘉根本没有退缩的理由。
万万没想到,祢衡刚来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郭嘉惊讶地发现,祢衡这货经过了十年的沉淀,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只会逞口舌之利的纯喷子了。
小主,
如今的他虽然依旧是言辞犀利,一开口就忍不住让人想要痛扁他一顿。
然而同时却给人以一种洗尽铅华之感。
比起以前的泛泛而谈,如今的他与自己辩论起来有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做为支撑,竟然屡次能够引用事例辩得自己哑口无言。
说是变了一个人都不为过。
此时的郭嘉才明白,如今的祢衡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祢衡。
在张绣麾下长达十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务实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一个言辞犀利的喷子不可怕。
可怕的是这个喷子还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还有着不俗的实干能力。
所以两人刚一开始对上,那真叫一个天雷勾动地火,啊呸,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郭嘉是卯足了劲儿要对付祢衡。
殊不知祢衡比他还要欣喜若狂。
对于祢衡而言,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一吐为快、肆无忌惮狂喷的人实在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