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争强好胜脾性终究会吃亏的道理。
不知孔融是如何想的,是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吧?
有天,他给众人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
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父亲不值得孝顺,孩子不过是其一时情欲的产物;
母亲没什么恩情,十月怀胎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
分离后器物与瓶子就没关系了。
这完全是百分百的奇谈怪论!
不说在以孝治天下的东汉行不通,就是放到如今的现代社会分析,
小主,
也是大逆不道的一派胡言,为众人不齿。
孔融还藐视圣人。有天祢衡吹捧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随口回捧你是颜回复生。
很不巧,被奸诈小人郗虑听到了,赶紧给曹操作了汇报。
曹操本来就对孔融的不少无理言行就怀恨在心,这次又抓住一条“钢鞭”材料,
正好是踢开孔融这块绊脚石,扫除豪族政治障碍的有利时机,
立即授意郗虑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表奏孔融。
随后孔融全家被诛。
后人一贯认为,评价古人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要根据历史的具体情况作全面的分析。
俗话说英雄造时世,时世造英雄,
曹操作为东汉末三国时期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利用天下大乱之机开创自己的霸业无可非议,
在其进程中要用铁血手段处理一些敌对者也毫不奇怪。
曹操有一定肚量,如没杀汉献帝、能包容蔡文姬等东汉遗民,但肚量的确还不够。
非要杀孔融诛全家吗?作为一个统治者可有多种选择方法哩。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一个豪族名士,孔融太不识时务了,
愿当官就认真当官,不愿当官“采菊东篱下”也不错,何必老是用嘴惹火烧身?
根据后人分析,孔融也可能有强迫、偏执等精神类方面的疾病,
否则不会散布那些惊世骇俗的的乱伦败礼言论,这和他的豪门出身名士身份完全相悖。